选媳择婿有哪些标准

一、历史真题测试

东床快婿:王羲之

1.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太尉选取女婿的对象为朝廷重臣王导家,可以看出当时的婚姻依然讲究门当户对,讲究门第,材料与女性地位高低无关,也不能说明方式独特,结成儿女亲家,并不等同于拉帮结派。所以ACD错误,选B项。

典故解读:太尉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其择婿。郗鉴与丞相王导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只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坦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坦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16岁时,王羲之被太尉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东晋时门阀制度盛行,家族之间要相互支援,联姻是很重要的途径。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又官至丞相。刘禹锡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士族和百姓纷纷南渡避乱。在“衣冠南渡”过程中,琅琊王氏对稳定东晋政权居功至伟,被人称为“第一望族”。

郗鉴和王导联姻,主要出于政治原因。经过郗鉴的苦心经营,此时郗氏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名门望族。通过和“第一望族”王氏联姻,无疑能进一步提高郗氏的地位。而王导在朝中处处受庾亮掣肘,与长沙郡公陶侃也是颇多嫌隙。这时与以京口为屯兵之所的郗鉴联姻,对王导来说,自然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政治砝码。

 

榜下捉婿:宋代怪圈

2.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这种现象的出现( )

A.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B.说明富绅渴望跨入上层社会

C.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D.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试题分析:宋人笔记对“榜下捉婿”多有提及。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蕴含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这也反映了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榜下捉婿”是要在入榜的前提下,而入榜的还是少数,起不到打击世家大族的势力作用;重农抑商政策是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社会政策;D项夸大了“榜下捉婿”的作用。所以答案选B项。

典故解读:宋朝是中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一旦金榜题名,那娶富豪家千金的“洞房花烛”也就接踵而至了。

但大宋官位毕竟有限,经不起天下人争抢,只有佼佼者才有望胜出,所以大家只得卧薪尝胆寒窗苦读,“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词。连宋真宗赵恒都在诗中表达了这层意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便造就了众多未婚大龄青年乃至大龄壮年。这也影响了大宋的女士们,“女怕嫁错郎”,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闺秀们便挤破头争当“官夫人”,于是出现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怪圈。宋人把“择婿”说成“捉婿”,又戏称为“脔婿”,“脔”乃肉块,可谓比喻形象,又颇带讽刺意味。

中国政商关系史研究者雪珥认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基本国策的调整,带来了权力市场的根本性变化,科场中榜的青年干部成为最具潜力的权力原始股,成为大宋王朝的青年团。赵家的团派干部享有巨大的利益:不仅能被迅速地授予官职,也可获得一系列针对“官户”的实惠,比如免除差役和劳役,比如子女可以择校就读,比如犯罪可以减刑赎刑。其中不少优惠,早已超出经济范畴,而关系到对于更高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也正是有如此巨大的利益,全中国的各阶层青年都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科举的洪流中,希望能赢取进入体制的门票。

“榜下捉婿”是赤裸裸的政商交易或政政交易,是赵家王朝政商关系最为直观的体现,也是公权力进一步世俗化的体现,宋代的功利主义世风可见一斑。无论是“捉者”还是“被捉者”,都有着极强的功利考量。区别只在于,“捉者”主要着眼于远期利益,做长线;“被捉者”则是远期利益与当下利益兼得。

 

二、名句俗谚赏析

①代别情人

李白

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

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

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

译文:

你像清水一样矜持,我像桃花生长在河岸。

桃花戏弄水色,水波荡漾起春光。

我喜欢你的容颜,你喜爱我的文章。

我用绿绮琴弹指奏起紫鸳鸯,琴声随风飘扬。

我们曾经欢如鱼水,如今却成为两棵树上的鸟儿。

夜夜相对哀鸣,一直到天亮。

我折一枝相思树枝送给你,聊表我寸心。

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飘出去的云朵哪里找回。

就算我们分隔天涯,别忘记托鸟儿带来你的音讯。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是作者代替别人写的一封信。诗中以带有古民歌色彩的语言追述了男主人公当年恋慕、尔后分离、今已覆水难收的感情变化轨迹,结尾希望再通音讯,重续柔情。其中,“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两句是中国古代才子配佳人爱恋、择偶模式的典型文学表达,但男女婚姻的择偶观必是社会价值观的真切投影。

②择婿观头角,娶女访幽贞。大抵取他根骨好,富贵贫贱非所论。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明清《增广贤文》

赏析:头角,传说头顶左右突出的人有才华,比喻青少年表现出的气魄或才华。幽贞,指高洁坚贞的节操。后面四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补充解释。意思是说,选媳择婿不一定要看家境贫富或者相貌如何,最重要的是看男的有没有才华(潜力),女的有没有德。

《增广贤文》,又称《昔时贤文》《古今贤文》《重订增广》,是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学了《幼学》知天下,学了《增广贤文》会说话”,这是清末以来非常流行的一句口头语。《增广贤文》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又经过明、清两代文人不断增补,终成现在这般模样。

③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明清《朱子家训》

赏析:厚奁,丰厚的嫁妆。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这是作为家训出现的、写给子孙后代的选媳择婿观。

④“家有贤妻,男人出息”;“娶个贤德妻,奠好孝子贤孙基”;“老婆不好夫遭殃,鞍不好马受罪”;“贤妻令夫贵,恶妻令夫贱”⋯⋯

赏析:这几句是在说品行准则。传统的中国家庭注重婚姻的稳定,强调从一而终。一个善良贤良的妻子,不仅能协助丈夫操持家务,更能教育子女,影响后代。所谓品行好,按照中国人的人格模式,女子应该温良恭俭,勤劳善良,能忍会让,心灵手巧。

⑤“忠臣不事二君,贞妇不事二夫”;“一女不吃两家茶”;“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

赏析:这几句是在说忠贞准则。“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女子影响至深,它强调女性对感情忠贞不移,对男性惟命是从。而很多守寡的女人如果再嫁,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社会的歧视。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贞洁观念好似勒在古代妇女脖子上的一条绳索,它既是对女性进行单方面禁锢的武器,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陋习在观念上的表现。

⑥“买匹骏马需考虑一日,娶媳妇要观察一年”;“买锅要敲打敲打,娶妻要了解了解”;“母要癫狂,女必轻贱”;“买屋要看梁,娶妻要看娘”⋯⋯

赏析:这几句是在说家教准则。为了选择人品可靠的妻子,男子在选择配偶时,还要注重女方母亲的品德修养。为什么人们把未来岳母的品德看得这般重要呢?因为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女儿的言谈举止受母亲影响最多,母亲常常是女儿生活品行的老师。换言之,就是要参考婚姻当事人的家风家教。

 

三、历史综述

传统文化学者崔志光认为,在古代,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在选婿这件事上,几乎都免不了要费一番心思。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到选家和选人两方面。

选家

第一要选温良忠厚有家法之家。有的大家族将这一条原则明确写在家规中。温良则温柔亲和,不粗不暴。在古代,女儿嫁到夫家往往处在家庭的最底层,有时要受很多委屈。温良的公婆不会刁难儿媳,温良的丈夫能体贴妻子,亲敬岳父母,这是女儿的终身之福。忠厚则赤诚待人,不会刻薄寡恩,不会作奸犯科,能在家孝亲,在外忠君,自然更不会因犯罪株连岳家。毕竟在古代,平安是第一幸福要素。即使在今天,谁又希望自己的女婿整天惹是生非呢?

第二要选书香门第。古代中国人崇尚读书,不仅因为读书可以参加科举,改换门楣,求富求贵,还在于知识学问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提高子女素质,提高家庭的精神生活质量。所以书香门第多出好子弟。

古人择婿还有避忌,如选家有“三不选”,即不选豪强之家;不选逆乱之家;不选世有恶疾之家。所谓豪强之家,指强横而有势力之家,家族成员往往多行不法,仗势欺人蛮不讲理。所谓逆乱之家,是指不尊人伦,有谋反、谋叛、不孝、不悌之家。所谓世有恶疾之家,主要指有家族性遗传疾病和易罹患传染病的家族。

选人

选人首先要身体好。古代不能全面体检,也没有医疗档案。身体好否如何判断?主要看两点:第一,看走路脚跟是否着地?古人认为,走路脚跟不着地的人不长寿,“足不履地”是短寿的特征之一,所以有“寿夭看脚踵”之说。李小龙英年早逝,让许多影迷悲痛惋惜。其实在他生前,他的师父叶问就曾预言小龙“走路脚跟不着地,是短命相”。第二,看吃饭饭量如何?这反映他的“后天之本”脾的状态。能吃、饭量大,反映一个人转化吸收的功能强,因此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古语。

除了身体好以外,最重品行和才华。在品行中,真诚是第一美德,“不诚无物”,一个虚伪小人什么品行都免谈了。重德之外尤尚才华。才子,始终是择婿的优选对象,中国人自古讲究“郎才女貌”。文采好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古人通过文章或联语来判断一个人的文才高下。如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李翱就是这样选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