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父子之间的中间点 创造属于父子的互动空间

如果用戏剧化的方式来描述家族企业里的父子关系,将会是这样一个场景。在家族企业的王朝,老国王尚未准备放弃权力,年轻王子已经跃跃欲试,锋芒初露。父子二人或明里或暗里相互试探,双方角力的背后充斥着控制与反抗、权力与自由、信念与梦想,欲望与野心。 

心理学家章震宇博士说,从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会发现在父子关系中,父子冲突的必然性。

父亲被赋予的家庭角色与父子地位的不平等

在中国传统观念认知中,父亲与母亲在家庭中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严君本兼指父母,但由于社会对父母角色的不同期望和要求,家严成为父亲的专称,母亲被称为家慈。从字面上的感受,“严”是冰冷、不讲情面,“慈”则温暖和关怀。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代表了家庭规则的制定者,母亲则是家庭情感的传递者。在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中,父子天生就是不平等的,儿子需要绝对服从规则,一旦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他将可能面临来自父亲的惩罚。而母子之间的关系要缓和得多,母亲更多地作为一种支持者的角色,母子的关系侧重在情感的依恋和联结。

父子之间的生理差异 父子之间的年龄差距和所处的不同生命发展阶段,会加剧双方关系中的不对等性。50岁~60岁的父亲,正处于他人生经验阅历最丰富、精力最充沛的巅峰状态。当他从一个俯视的视角去反观比他年轻二三十岁的孩子时,他会关注到对方身上很多年轻不成熟的部分。作为家族企业的掌门人,他对自己的儿子是有期望的,潜意识里他希望儿子是一个继承者和超越者,但受限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这种期望势必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父亲与儿子的沟通方式也往往以教训和批评为主。对儿子的期望越高,心理落差越大,对儿子的态度就越强硬。

父亲在家庭中权力的边界被放大 父亲作为创始人,在企业里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威。同时,他也会把在企业里的角色代入家庭,并强化这个角色的权威性。如果说企业里能够有外界的规章制度约束,那么在家庭里父亲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他的权力边界会变得更大。通常父亲作为企业创始人,会被描述为无情的、咄咄逼人的、坚决的、自负的、固执的。个性霸道的他,大多数时候是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反对意见,特别是儿子对他提出的反对意见。父亲的个性既是他能够白手起家、获得商业成功的原因,也是他难以自我反思,造成与儿子冲突的原因。

儿子:理解父亲的价值

父子之间的关系能否改善,而不是放任冲突,导致对家族企业的负面冲击? 

从儿子的角度,他需要做的事情有两点。一是理解父亲的价值,通过父亲的行为看到父亲的心理动机;二是改变父亲的认知,利用各种资源和时机展示自己。

作为一个成年人,儿子有时会在追求自己的价值时,忽略了父亲的价值。儿子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因为他受过最好的教育,甚至去了最好的商学院,他坚信自己是现代化管理的推动者。父子之间不可避免的思想冲突常常包括传统与现代化、变革与现状、经验与年轻等。儿子需要学会从家族企业的起源来理解父亲的价值,了解家族企业对于父亲的意义。对于整个家族来说,家族企业是个人身份、自豪感、财富、机会的来源。在创业的早期,父亲可能一无所有,甚至不得不面对拒绝和轻视,当企业遭遇危机时,他又不得不独自承受巨大压力,寻求生机。父亲把自己人生中最有创造力的30年奉献给了企业。他勤奋工作,有时候“不惜一切代价”去赢。更重要的是,他牺牲了个人生活中的大量东西搭建了一个家族的平台,让后代人能够追求自己的事业,不管是家庭内部或是外部。

如果儿子能够无评判地探究自己家族企业的起源,也许那些描述创始人的形容词,如攻击性的、无情的、独裁的,听起来将不再仅仅是威胁性的,儿子将会看到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家族企业的起源,会更容易理解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对未知的恐惧。他对儿子有着很高期望的同时,又在潜意识里害怕自己的影响力被削弱。试想一下,父亲曾经被儿子看作无所不能的英雄和智慧的化身,尽管他明白,有一天男孩会变得更聪明、更强大,而自己会变得迟缓和衰弱,但完成心理的过渡期却是困难的。他的拖延、批评、拒绝都可能是自然的反应。

如何在合适的时机展示自己,历史上做得最成功的人要属刘邦的儿子刘盈。公元前197年,刘邦正式在朝会上公布,要换太子,一时间群臣反对。虽然有大臣们的反对,但刘盈的生母吕雉仍是惊恐万分,手足无措。后来,张良给吕后出谋划策。张良说:皇上现在有想招的人才不能招到,人称商山四皓,因为皇上怠慢而不愿意做汉臣。如果太子能带上厚礼让他们出山来辅佐太子,一定会让刘邦对太子改观。太子按照张良的计谋,以谦虚的态度和重金请动了商山四皓。在一次宴会上,当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到太子背后,并出言夸赞刘盈的德行,愿意辅佐他时,刘邦不得不对刘盈的能力和实力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成为刘盈被废危机的转机。此后,刘邦再也没有动过废太子的念头。

成功的自我展示需要把握度和时机,更重要的是懂得利用权威效应。在心理学上,权威效应,又被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在关系不对等的父子关系中,同一件事的成绩,如果有了权威的背书,对父亲的影响力将会有天壤之别。

父亲:反应、容错和宽容

从父亲的角度,父子关系的重点不在于争议问题上的“谁说了算”的问题,而在于父子之间如何既能感受到责任,又能受到尊重,创造出表达意见的空间和自由。作为父亲,他可以做的有两点:一是,学习建设性的反应。二是,容错和宽容。

个性是不易改变的,但行为可以被控制和约束,父亲在与儿子的相处中,可以尝试学习新的行为,特别是学习控制导致父子关系的触发点。作为创始人,父亲往往轻视儿子,但在第三方顾问的帮助下,父亲可以学会改变他的习惯性反应,对过程和内容产生更具建设性的反应。例如,当父亲给儿子提建议时,习惯性的表达可能是“我是公司的主席,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建设性的反应是“儿子,我感谢你的努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偏好是选项B。我为你的奉献精神和对这项业务的投入感到自豪,我相信你会继续带领我们的团队创造新的想法,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父亲需要看到,儿子作为一个继承者和超越者,他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当父亲从一个评判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培养者,儿子才能成长得更快。父亲给予的空间越大,儿子与父亲期望的距离越小。父亲也需要合理地分阶段调整期望。

也许家族企业中的父子关系注定充满冲突,但是当两个人学会适应和接受对方的能力、想法和愿望时,他们将能为家族和企业带来更好的改变。家族企业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父子二人争取到一个中间点,创造出属于父子二人的互动。在这种新的互动过程中,两个男人都在学习新的行为,而这个过程也就成了父子关系和解与重塑的过程。

父亲的功能

在国际心理分析协会(LAAP)会员、心理治疗师李孟潮看来,从雄性、男人、父亲几个维度看,雄性的特征是最稳定的,男人次之,而父亲大概是稳定性最差的身份认同了。

“父亲”是一种程序,也是符号认同系统最早的程序。这个程序从发明出来的那天就有不少bug,它们被称为“父亲的悖论”。这个悖论是这样的: “父亲”这个身份认同一般来说,包括五个部分: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做一个“父亲”,你最好做到:

第一,能赚钱养活太太和孩子,并陪伴他们(供养功能);

第二,能保护太太和孩子免受天灾人祸的侵扰(护佑功能);

第三,能够设定家庭规则,维持家庭结构(规训功能);

第四,传递给孩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道功能);

第五,你一定要比其他男人强大有力,至少也要比妈妈强大有力(胜利功能)。其中前三个功能其实也是母亲的天职,所以父亲的功能至少有75%是作为“辅助性妈妈”存在的。而“父亲”这五大功能在人类历史上,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加和削减。美国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一本手册,叫作《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Fathers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其中开宗明义,明确定义了有效的“父亲功能”的七个方面:

第一,和孩子的母亲建立积极的关系;

第二,花时间陪孩子;

第三,养育孩子;

第四,恰当地规训孩子;

第五,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第六,保护和供养;

第七,成为一个孩子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