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杰尼亚:伟大家族成就伟大企业

郝倩

1910年,18岁的艾迈尼基尔多·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在家乡特里维略(Trivero)子承父业,用父亲的四台纺机创立了一间纺织作坊(Lanificio Zegna)。他想要创一个布料品牌,还想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在当年意大利北部这个贫穷又偏远的小镇,镇上的人不知道该用“疯了”还是“白日做梦”来形容他,反正不是“脚踏实地”。

但没过一二十年,镇子上大部分人都成了杰尼亚家纺织厂的工人,因为这家工厂生意兴隆,生产意大利最优质的羊毛布料。现在,经过四代人的悉心打造,杰尼亚在一百余年间从纺织布料延伸到男装配饰,又主攻零售业。现在,杰尼亚年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全球逾500家专卖店,从僻静小镇纺织工坊变身为全球最大的男装高端市场品牌。在意大利,能在男装领域打通全产业链的,仅此一家。

老艾迈尼基尔多100多年前立志要创立一个布料品牌,梦想就是和当时纺织品雄霸天下的英国叫板,当时被看成做白日梦。一百年河东变河西,当年叱姹风云的英国纺织企业消失殆尽,“意大利制造”却绝对是国际男装时尚的一个重要标签。在英国伦敦曾代表着国际高级定制男装最高标准的萨维尔街,依然有老裁缝让你挑选布料,感觉布料的手感和舒适度。在高档布料挑选中,一定有杰尼亚的料子。

更难能可贵的是,直到今日,这样一个大家业依然牢牢掌握在杰尼亚家族手中,每一代人都在开疆拓土的同时用心栽培下一代,确保家业长青。现任的CEO是创始人艾迈尼基尔多·杰尼亚的孙子,平时,为了和创始人区分开,大家也叫他基尔多(Gildo)。

在研究杰尼亚的案例时,个人感觉这家意大利服装纺织企业之所以能够顺利走过一百余年,血脉依然纯正,生意越做越火,与他们不断创新产品,拓展业务维度有关,换而言之,杰尼亚家族每一代人都能“打江山”,而不是吃老本,是其中的关键。

第一代:做全世界最精美的布料

在杰尼亚品牌创立的那个时代,很多创业大梦想,都是从小作坊里通过一针一线慢慢实现的。创始人老艾迈尼基尔是当时杰尼亚家10个孩子里最小的,出生于1892年的他18岁时接下了父亲的4台纺机,在比耶拉省(Biella)特里维略(Trivero)创立了羊毛纺织厂Lanificio Zegna。虽说这个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意大利小镇没什么名气,但比耶拉省却在意大利工业史中有一定地位。很多“意大利制造”高档布料都产自比耶拉省,其中的羊毛纺织又必提特里维略小镇。据说这是因为小镇的阿尔卑斯山雪山水水质矿物质含量低,所以在清洗羊毛的关键环节,可以保证布料更加柔软精细。

比耶拉省出了很多响当当的意大利品牌。例如,就在艾迈尼基尔多创立自己的羊毛纺织厂时,Fila兄弟也在比耶拉省不远的城市创了间纺织和针织厂,后来成了全球重要运动品牌FILA。可惜的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现在FILA应该算是一家韩国公司了。另一个声名显赫的意大利品牌Cerruti 1881也与此地有很深的渊源。

起初,艾迈尼基尔多的小工坊只有4台纺织机,但他立志要生产“全世界最精美的布料”,为此不惜漂洋过海四处搜寻优质的自然纤维制品,从蒙古到南非,再到澳大利亚。只要找到,直接进口并用于纺织。他本人也是一个布料设计师,对布料的内在结构以及原材料十分了解。他是第一个决定要从澳大利亚购买超细美利奴羊毛(superfine merino wool)的意大利商人。为了改善工艺,还采用了英国当时的新机器,这才出产了一种重量轻且质地优良的新型布料。至今,杰尼亚都还是澳大利亚超细美利奴羊毛的最大买家之一。

艾迈尼基尔多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新布料,命名为“杰尼亚(Zegna)”。新布料很受当时裁缝们欢迎,到1924年底,这个由4台纺机起家的纺织厂有了420名工人,60台纺织机。

艾迈尼基尔多在1938年就把布料推销到美国市场。1945年,杰尼亚的布料进入超过40个国家。二战时,这些昂贵布料经受了真正的考验:因为物资匮乏,很多家庭买不起新衣服或者新布料,但用杰尼亚的布料做的西装,裁缝可以把布料拆出来,翻一个边,又变成一件新衣服。1947年的杰尼亚雇佣员工已经超过千名。

产品的创新和质量保证至关重要,在上个世纪也是如此。就像国际知名意大利食品企业费列罗(Ferrero),如果没有当年创始人废寝忘食研究出一种黄金配比,生产出廉价又健康美味的巧克力榛子酱,也不会有今天的这个食品界航母。

同时,酒香也怕巷子深。原本布料生产这个行业是不讲究生产厂家的,但艾迈尼基尔多认为没有品牌的产品走不远。他和同时期德国博世集团创始人博世,以及英国的克拉克家族当时的掌门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告”这个词才刚刚出现,杰尼亚就成为第一家在意大利火车上做广告的企业。

另外,老艾玛尼基尔多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尔多(Aldo)、小儿子安吉鲁(Angelo)。阿尔多和安吉鲁少年时期就开始边学习边开始在工厂工作,他们很快就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公司的经商秘籍。到1944年,老艾迈尼基尔多把纺织厂更名,由他和阿尔多作为合伙人,第二年安吉鲁也成为纺织厂合伙人。

1966年,老艾迈尼基尔多去世,阿尔多和安吉鲁正式接管杰尼亚,两个家庭股权均分。这两位第二代杰尼亚掌门人没让父亲失望,他们把家族生意从布料生产拓展到男性高级成衣,并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兄弟俩一起工作超过50年,直到阿尔多去世。

 现在集团的荣誉主席是安吉鲁,老艾迈尼基尔多的小儿子,他这样评价父亲的作为:“我看到有四种力量贯穿于我父亲的一生。首先,他生在一个正确的环境来创立他的企业版图:当时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小公司拥挤在一个小镇子里相互竞争。其次,他有击退他的英国竞争者的意志,而且意志坚决;第三个动力是他的思想开放,特别是关系到地区的社会福利,以及再分配对于工人们的价值时;最后一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他当时就明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我们必须要保护资源。在‘生态学家’这个词还没有出现时,他就已经是这样的一个人了。”

上世纪初这些欧洲民营企业家每一个家族的崛起,几乎就是造福一方水土。1939年,老艾迈尼基尔多为特里维略镇子建成了一个Zegna中心,这个三层楼建筑里包括酒吧,餐厅,健身房,电影院,甚至一个室内游泳池和产房。时隔几年之后,他又建了一个医疗中心和幼儿园。此外,这位当地企业家还植树造林,在纺织厂旁边的山坡上种了50万棵树。

老艾迈尼基尔多身上的一些“社会企业家”关键品质在同一个时代其他伟大的创业者身上都得到体现,只不过他们可以在英国,在德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推动了员工福利和保障,推广了8小时工作日,在当时,免费住房和员工子女保障也已经出现。

第二代牵头:打造纯正时尚王国

杰尼亚家的第二代对布料的品质追求并没有懈怠,他们还是像老艾迈尼基尔多那样寻找最优质的原材料,可以将羊毛线织得像真丝一样细滑。杰尼亚布料最新的产品是100%真丝防水布料,这是在羊毛,羊绒和马海毛之外的又一个布料产品突破。在杰尼亚,和布料有关的研发和革新一直没有停止。非但如此,他们还收购农场,更进一步巩固供应链。

作为创始人老艾迈尼基尔多的孙子,帕罗一直认为好布料是杰尼亚成功的根基,如果生产不出出类拔萃的布料,杰尼亚也不会有今天的诸多成就。他还很讨厌杰尼亚身上“奢侈品”这个标签,在他看来,“纯正”(authenticity)才是正确的形容词,也是杰尼亚的最核心价值。

杰尼亚布料在最初几十年主要客户就是裁缝们,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个盛行了百年的行当受到工业化大生产和零售业崛起的挤压,越来越不景气。杰尼亚家开始寻找新出路,方向就是男装高级成衣领域。因为有优质布料的后援保障,这个过渡很流畅。

 1973年,杰尼亚在西班牙建成了意大利以外第一家工厂,这还是生产线第一次走出意大利。西班牙市场的扩张也同时进行。1977年,他们又在瑞士开出生产基地。这些男性服饰虽然不是100%纯手工高级定制,但也算高档奢侈服饰。为了能够体现出杰尼亚家高级成衣的特色,一些关键部位,例如肩膀,领口或者袖口,都还是人工处理。再以后才开始有更多的产品推出,例如领带、针织品。他们逐步将产品种类多元化,直到男装高档体育服饰和定制男装(made-to-measure)服务。 

完成了从布料到高级成衣的转型,杰尼亚的第三步是主攻零售领域。1991年,杰尼亚在中国开出第一家独资专卖店,他们相信中国有潜力成为一个主要市场。事实证明当时判断准确,现在大中华区的确是杰尼亚最大的一块市场。到2000年时,杰尼亚全球开出380个销售点,并全资拥有其中的135个。

在这期间,老艾迈尼基尔多的两个儿子阿尔多(Aldo)和安吉鲁(Angelo),以及六个参与家族事务的孙子都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领头的是阿尔多的儿子帕罗(Paolo)和安吉鲁的儿子基尔多。这表兄俩都有商科背景,对于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很有一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俩很成功地把生产周期从漫长的8个月削减到4个月,千禧年前,又从4个月缩短到2个月。

 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在生产高级成衣之后,杰尼亚家的布料生意也还一直不错,是Tom Ford和Gucci等诸多男装大牌的供货商,从伦敦萨维尔街到巴黎和米兰的各大秀场随处可见杰尼亚布料,布料一项年产量超过两百万米,可以贡献集团10%的销售额,这就是一亿欧元。当然,几十年的转型下来,零售已经成为大头,占销售额78%。

 掌握供应链,这和现在很多企业把所有生产环节拆分外包的商业逻辑是完全相悖的。但基尔多认为这样做对杰尼亚好,因为“消费者”和“供货商”都是一个人。杰尼亚高级成衣板块购买的布料中五成都是自家的产品。这就给布料的创新寻求了很多动力,可以保证产量,又有些“独一无二”,还能让布料和布料之间可以更好的搭配。基尔多把这个称为杰尼亚的管理系统。

 布料和成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打通上下游的好处在于如何产品足够具有竞争力就可以赚钱,否则会是更深的债务。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杰尼亚一直瞄准高端市场。如果他们做低端产品,可能所有东西都必须是“亚洲制造”或者是“非洲制造”才能有。杰尼亚的产品中五成以上“意大利制造”,这在时下的奢侈品牌中已经算是高比例。

 在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共同努力下,杰尼亚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垂直业务融合。他们推出了高级成衣和定制系列,产品也开始全球化的生产和分销。巴黎和米兰的品牌专卖店,都是到了杰尼亚家族的第三代手中才开始实现的。美国更是杰尼亚一直以来的一个销售重镇,在克林顿性丑闻中,媒体发现莱温斯基曾经送给克林顿的一个礼物是杰尼亚的领带,杰尼亚一度名声大噪。

第三代为主:全球扩张

就像老艾迈尼基尔多对自己的精心培养,安吉鲁和阿尔多也帮助第三代基尔多、帕罗、安娜、Benedetta、Laura 和 Renata这6个孩子进入家族企业,并为做管理层岗位做准备。第二代和第三代杰尼亚接班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全球扩张。德国,法国,英国的销售和市场营销都是那一阶段集中开拓的。之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杰尼亚开始拓展美国和日本市场。

 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杰尼亚的转型和快速的全球扩张,作为第三代的领头人之一,现任集团CEO的基尔多(Gildo)的职业生涯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从纽约开始的。他先是在伦敦大学拿到经济学学士学位,继而就在哈佛商学院就读了一年。毕业之后,基尔多首先涉足的行业便是零售业,在美国商业奇才马文·特劳布(Marvin Traub)所执掌的纽约高档百货Bloomingdales体育服饰部门做助理买手。基尔多那份工作做了两年,基本理解了什么是商业零售。他至今依然对纽约情有独钟,觉得纽约有很多优秀的商人。

1982年,基尔多被任命为纽约市场分部总经理,直到1985年,他还经营了西班牙的业务,直到1989年开始领衔当时快速发展的零售业务。今年已经59岁的基尔多活力十足,被人形容为“海绵”,随时准备吸纳信息。他自认为自己四处旅行,读过很多书,也听了很多故事,他自我评价对生意“专注而充满激情”。他经常是在山里,甚至是滑雪的时候得到经营方面的灵感。

同年,他的表弟,今年58岁的帕罗被任命为体育项目总监。1998年,在帕罗的父亲阿尔多退休之后,帕罗合基尔多被任命为联名CEO。帕罗更多负责上游生产,基尔多则是整体垂直业务运作。到2006年,作为集团主席的安吉鲁,也就是基尔多的父亲正式宣布将任集团荣誉主席,主席的位置让位给侄子帕罗,儿子基尔多则担任CEO一职。

现在,在杰尼亚的管理层中,除了分为主席和CEO的帕罗和基尔多,基尔多的妹妹安娜·杰尼亚(Anna)担任视觉总监以及杰尼亚基金会(Fondazione Zegna)主席;Benedetta是人才管理经理;Laura负责杰尼亚自然公园(Oasi Zegna)保护项目;Renata则是集团董事局成员。在杰尼亚的第三代管理层中,58岁的安娜的地位十分特殊,她统筹所有的杰尼亚图片影像管理,以及全球公共关系。无论是杰尼亚的店面布局还是橱窗展示,都需要安娜的许可。在加盟家族企业之前,安娜也是先在英国就读广告专业,毕业后又在范思哲的公共关系办公室工作了两年。

对于择选接班人的原则,基尔多解释说,杰尼亚家要求把第四代族员各个培养成世界公民。他要求每一个人都有大学学历,说英语,在自家公司以外工作至少3年。这仅是进入家族企业工作的门槛而已。其实,抛去上述这些,基尔多认为一个乐观的态度至关重要,也是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他认为,一个运营良好的公司,应该是由“领头人”指引方向,而不是一个“委员会”。

在公司经营的方针制定中,帕罗和基尔多或许有意见不同,但表兄俩有一点是观点高度一致的,即杰尼亚不会上市。现任杰尼亚集团主席帕罗对自家公司最引以自豪的有两点:首先,杰尼亚这个品牌走过了一百年风雨,其次,现在依然家族所有。企业的价值观和对工人的尊重依然本着创始人当年定下的原则。作为家族企业的最大优势,就是看好一个项目,可以花时间慢慢做。

基尔多曾说过,在10年之内,他希望看到杰尼亚依然是私人所有,依然是男性服饰市场的龙头企业。而且,一家健康的公司应该有能力始终保持增长。杰尼亚现在越来越像一家零售品牌,但所有的技术革新还是会从布料开始,这是企业的核心。

基尔多一句挂在官网上的名言是:“一个伟大的家族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一家伟大的企业成就一个伟大的家族”。如果要实现这句话,大概还要配合该集团商业哲学的三个原则:看长期,家庭拥有确保经营持续性,一个合理的道德承诺与严格的公司治理体系相得益彰。

现在,杰尼亚家族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品牌价值的连续性,保持创始人的商业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