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求同存异: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代思考

嘉宾主持:区玉辉(Kevin Au)

香港中文大学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关俊华

苏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席、国际青年商会香港总会前总会会长、雅文教育集团执行董事

修  远

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理事、修正集团总经理

何雅亭

湖南继善高科董事助理

点评嘉宾:张  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理事兼家族企业研究室副主任


区玉辉:几位都是家族企业的二代,都有着留学背景,国外的文化在你们回国后带来了新的冲击吗?

修远:我在澳大利亚待了5年,没养成什么洋习惯,我出国时带了本《诗经》。我在澳大利亚读书并不是很好,所以冲击并不大,我们企业的发源地是东北,东北是满清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文化很深的地方,企业发展到现在,是沿用了很多中国文化。我很赞同,以西方文化作业务管理,而在人的管理上引用中国哲学。因为中国文化对人性的把握,尤其是对中国人的研究很透彻,非常符合在中国的发展模式。

 

何雅亭:我在英国待了20年。回国后,我发现不管是创业还是经营企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以及政治、哲学。这是我的短板,我常常和一些国内管理者交谈,发现自己很无知。我现在请了一位中文老师,对我帮助很大。


关俊华:我在香港出生,十岁就去了加拿大,大学毕业后就回香港了。我在台湾工作过,公司不会花太多的时间给我培训,东方与西方管理情况有点不同,我觉得东,西方各有优势。


区玉辉:东、西方家族企业的管理有什么差异?在外国的经验对家族企业管理有帮助吗?

修远:在大的方向上,西方文化可以用在管理上,比如管理机制、体系等;东方文化用来管理人,包括心理、思想状态。在我看来,不管是西方文化或是东方文化,只要哪个对企业的发展有帮助我们就用哪个,并不一定非得局限于哪个文化里。


张峥(点评):我认为多元文化对企业的管理是有帮助的,东、西方文化各具特色,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把东、西方文化的优点结合起来。在中国家族企业中,有大量的二代都受到过西方教育,尽管与父辈有文化差异,但因为血缘关系,很可能在沟通中理解对方,达到比较好的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