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尔顿逆境领导力策略的启示

徐中

众多信息表明,2016年可能是中国经济调整最困难的一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成为经济调整的主要抓手。

从经济结构来看,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钢铁、煤炭等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普遍亏损,甚至近年风头正劲的优秀民营企业也出现战略大调整。例如,王健林在万达年会总结报告中宣布:“万达2016年房地产销售收入下调至1000亿元。”相比2015年的1640亿元,下调幅度达40%。曾经快速扩张、大量招新的互联网三巨头BAT大幅度压缩人员招聘,甚至停招。

在这种连续几年经济下行和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领导人如何凝聚人心、激励人心,引领团队在“逆境”中生存下来,转变发展观念和提升组织能力,为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来临做好准备呢?

在此,我想和企业家们分享传奇探险家“沙克尔顿”的探险经历和十条逆境领导策略,帮助大家打开思路,度过“严冬”,打造“新常态”下的组织能力。

1914年9月5日,沙克尔顿率领英国皇家南极洲探险队的27名成员乘坐“坚韧号”从南大洋的南乔治亚岛起航。1915年1月19日,也就是探险队离开南乔治亚岛4个多月后,灾难降临,威德尔海海域的浮冰像钳子一样紧紧地夹住了“坚韧号”,探险旅行受阻,此时距南极大陆60英里。几天后,“坚韧号”桅杆倒塌,沉入海底。此后,他们一直在冰上的帐篷里。1916年4月9日,浮冰终于化开,救生船启程了。6天后,他们第一次踏上稳固的地面,在一座海滩只有100英尺宽,50英尺深的大象岛喘息。又过了9天,沙克尔顿做出艰难决定,选了5名队员跟他一起乘坐“詹姆斯·凯尔德号”,穿越被称为“好望角碾压机”的地球上最为凶险的800英里水域,做最后一搏。16天之后,筋疲力尽的水手们看到了南乔治亚岛,然后,他们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用了3天3夜翻越冰川,到达位于此岛斯特罗姆内斯海湾的古利德维肯捕鲸站。1916年8月30日,也就是“詹姆斯·凯尔德号”出发后的4个多月,沙克尔顿成功救出全体27名队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个绝境重生的伟大壮举,此时,距他们首次离开南乔治亚岛已有近两年时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13年8月3日,一支由加拿大探险家菲尔加摩尔·史蒂芬逊率领的探险队乘坐“卡勒克号”起航,向位于加拿大最北部海岸和北极之间的冰天雪地的北极地带进发。相同的是两艘探险船,前往北极的“卡勒克号”和前往南极的“坚韧号”(Endurance),都被困于坚固的浮冰中。冰中被困,两支探险队的成员为了生存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两支探险队的结局,以及两位探险队领导者面对困境的方式,却大相径庭。在北极,探险开始后短短数月,“卡勒克号”的探险队员就变成一群自私、散漫的乌合之众,撒谎、欺骗和偷窃成为家常便饭。探险队伍的四分五裂使探险行动以悲剧收场:11名探险队员殒命于荒芜的北极地带。

很多学者深入研究了处于绝境下的各种探险案例,希望从中找出一些可以学习的启示。耶鲁大学商学院领导力教授珀金斯认为,沙克尔顿的探险队能安全返回,不是运气使然,他的成功源自十条领导力策略:

(详见3月刊杂志......)

这十项领导力策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第一项是愿景与理念,第二、三、四项是领导者的自我觉察与自我管理,第五、六、七、八项是领导团队的关键理念与方法,第九、十项是工作中的创新与坚韧。

沙克尔顿绝境重生的关键源自他的核心价值观—“坚毅必胜”,以及老伙伴副船长弗兰克·瓦尔德,瓦尔德低调的风格中和了沙克尔顿雷厉风行的性情,在很多关键时刻弥补了沙克尔顿的盲区与弱项,他们俩形成了团队的坚强核心。

实际上,过去十年,王石、郁亮、黄怒波、张朝阳、史玉柱、王秋杨、王静、汪建等中国企业家纷纷挑战珠峰、北极和南极。大家禁不住要问:作为企业家的他们,为什么要用生命去挑战极限?他们从中收获了什么?这些收获对于他们的企业有什么帮助?

中国企业家杂志网站曾经发表一篇文章《盘点成功登顶珠峰的企业家们》,其中一个观点是:登山让人有一种征服的欲望,一种向上的动力,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家在冒险挑战自己的发展极限,在孤独与无助的时刻,急切需要增强的心灵力量,急切需要提升的精神境界,是未来三十年企业家们持续拼搏、全球拓展的重要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