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家训使用指南

编辑:日期:2017-06-09

20174月初,王健林凭借人民币2050亿元财富金额再次问鼎胡润大中华地区富豪榜首位。而就在不久前,王健林却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公开演讲中表示,儿子王思聪不是他培养出来的。“他是自己发展的,他的那个模式我也看不懂”。此话一出,王家父子再次成为新闻中的热点人物。面临着越来越多8090甚至00后的快速成长,如同王健林般搞不懂子女因此任其自行发展的父母不在少数。

反观千年之前兴盛的颜氏家族一本《颜氏家训》传承至今全球约200万颜氏后代每年仍举办祭祖等活动回顾家训,传承家风。颜氏家族后人、南京工业大学副研究员颜艳燕认为《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中重视早教和启蒙。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眼睛不能斜着看,耳朵不能乱听,言行都要按照礼仪去规制。

言传身教,并且教育感化这件事是需要从上向下推行的,在家庭生活中,就是父母对儿童的示范和榜样作用。“20世纪60年代,当我还4岁的时候,闹灾荒。我奶奶收留讨饭的人,管吃管住了两个月。”颜艳燕说。

21世纪的社会早以今时不同往日。社会大环境将人们置身于互联网时代,接受着世界各国不同思想的渗入,我们习惯浅阅读,追求娱乐化⋯⋯人们更崇尚个人独立,家族听起来遥不可及,家庭的概念甚至都渐渐变得模糊。现代人的教育中究竟缺少了什么?家训与现当代教育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千百年前的家训如今还有存在、学习、传承的必要吗?我们又该如何实现家训“古为今用”的华丽转身呢?

 

姜鹏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唐宋政治思想史、《资治通鉴》研究

最简单的家训是父母的言行规范。

很多家庭现在总是要求孩子励志将来做一个“成功”的人。在这种愿望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习家训,把家训当作是成功学的教本,我非常反对这种行为这种行为把文化中最精髓的东西庸俗化了,贬低了。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家训,落实就叫规矩。家训不一定是很高深的内容,如今社会和以前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一般都是大家族,我们现在都是核心家庭,子女和父母的距离变得更近了。其他的影响力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家训不是陈旧了,没有意义了,而是更有意义了。

父母亲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对于子女成长树立的榜样作用,会在更大层面上体现出来。但问题是现在父母的行为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很多父母自己的生活规律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在要求孩子之前自己做好,然后才有说服力才有教育的力量。

 

余世存

《家世》作者

家训的失教,是失去身心的归宿和认同。因此才会出现不知天高地厚的后代,或说不肖子孙。

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很难以想象先人那种大家族式的生活,那种三世、四世、五世同堂的经验。以伦理见长的中国文化在近代遭遇了考验,并迅速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家庭、宗教伦理王朝专制一样消逝了,但新的个人以上的文明单位——纵向的代际或横向的兄弟姐妹,并没有建立起来。即使那些一度最先锋的中国人,如孙中山、陈独秀、鲁迅、胡适⋯⋯他们的后人似乎属于不同的种类。今天的中国人近乎失教,失去身心的归宿和认同。

所幸,中国的巨国规模和悠久的文化可以替代一家一姓的浅薄、粗鄙、无文,能够给失教的当代人以教化;况且,总有例外能给人以教育和示范。在传统家族向现代艰难转化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某些家族,如钱家蒋家梁家林家等可以慢慢理解传统与现代变易最为深刻的道理,可以理解人生的诸多况味。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100多年前的教育思想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最需要的东西,比如《曾国藩家训》。

我认为青少年负面案件的不断出现是因为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这也是我为什么主动在《百家讲坛》上谈曾国藩家训的原因。不是所有家庭都适用“虎妈”“狼爸”“兔爸”这样简单的教育模式。现代社会需要传播像《曾国藩家训》这样具有普适价值的教育思想。

多年的历史研究中我发现,很多物质的东西难以传承,但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是不朽的,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曾国藩的教育思想恰恰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东西。曾国藩的儿子曾说父亲最高明的教子方法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陪伴”。简单来说, 就是“言传身教”。

曾国藩不论在京为官还是在外带兵,始终保持和孩子的通信频繁。后来他觉得书信指导不够,便让夫人把孩子送到他身边,亲自指导,促使孩子们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尽早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当然,陪伴并不是天天腻在一起,真正的陪伴是沟通交流,去理解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价值观与今天的价值观并不冲突。

从社会发展的轨迹来看,社会的延续除了需要外在的刚性法治,内在的反省修为同样重要。家庭依然作为最重要的单位参与社会活动,依然发挥着承载家庭成员修养、安慰、激励等各项功能的作用。因此中国传统价值观与今天的价值观并不冲突。

从主流上讲,家训都是正面的,人类都有向善之心,不存在家训全盘错误的可能性。因为家训的倡导者初衷都是希望家族繁荣昌盛,绵延不衰。另外一方面,家训相对而言是保守的,守住底线是以不出错为基础。人们常常把接班的二代称之为“守成之君”已经创业有成的企业更需要守成,这就需要保守底线,另一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家训可以起到的作用。

 

崔志光

北京已日东西方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传统文化学者

一个家族能够长久发展,绝对不是偶然,它一定有某种生命力在世代传承、支撑着。

社会是变的,人性不会变,一千年前,人们喜欢交乐、乐,现在的人也一样。所以高明的家训从人性的根本入手。家训是从著作中摘取最核心的指导意义最强的,能懂、能行能传,这就是制定家训人的高明之处。家训旨约而易操”。内容深入浅出,只要粗通文墨就可以。

再显赫的家族只要出几个败家子,要不了多久,偌大的家业就会挥霍殆尽“败家好比水推沙!”。一个人事业做得再好,回头一看,如果子弟不好,就是永远的后顾之忧。“家规”“家训”“家范” “家仪”这些精神文化的东西可以对家族成员起到强有力的指引、约束、监督作用,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成员共同遵守并世代传承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等,最终形成一个家族传承的“文化基因”。一个家族能够长久发展,绝对不是偶然,它一定有某种生命力在世代传承支撑着。

 

康荣平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世界华商研究所所长

家训本身是一种守成文化,留余是守成的精髓。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家训的这种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符合现代企业条件的家训家规。如康百万家族家训中“留余”的思想放到当代就十分适用。家训本身是一种守成文化,留余是守成的精髓。“留余”思想是中庸之道在商业上的一个应用。其实李嘉诚和稻盛和夫都是运用“留余”的思想,两人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都是保持几十个亿可动用的资金都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投资发展,经济不好意味着大家手里都没有资金,这是最典型的留余思想,典型的东方特色。

 

思考题

您认为现在社会中,学习家训还有必要吗?

您是如何与家人分享、使用家训的?

如果从您这代人开始为后辈撰写家训,您会留下哪些话语呢?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