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族企业在没有男性继承人情况下,掌门人就会物色一位有能力的小伙子,把女儿嫁给他,招婿的主要目的是让其继承家业,之后再通过仪式将之正式收养为自己的儿子,成为养子,这种方式被称为婿养子—女婿和养子合二为一。如果家族企业的家长虽然有直系血缘关系男性继承人,但其没有维持家业的能力,这种情况下通常从家族企业里最有前途的高层经理中选拔养子,养子在履行法律收养手续时将自己原来的姓氏改为新家庭的姓氏并发誓效忠于新祖先,但多数情况下会类似于前一种形式,养子到了婚龄会与掌门人的女儿结婚成为“婿养子”。养子的选拔方式没有任何歧视性,只以能力为重。这种捆绑了家族联姻和养子身份的广义家族传承方式就是日本特有的“婿养子”制度。
“宁愿把继承权传给外人,也不能传给能力低的亲生儿子”。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李卓表示,在日本,为防止嫡系子孙无能导致家业衰败,很多家族企业都选择德才兼备的养子来继承家业。虽然现行日本民法已废除婿养子一定成为家族继承人的制度,但根据日本的官方数据,每年仍有超过8万个日本家庭与年轻人建立收养关系,其中有98%的被收养人都是成年男子,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收养人大多是企业高管。这种成人式收养的目的在于寻找有能力却没有直系血缘关系的男性来继承家族企业。除了企业掌门人自己物色,日本的婚介机构也提供为有为青年与家族企业适婚女性牵线搭桥的服务。
以“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铃木公司现任掌门人铃木修为例。铃木修自1953年从中央大学毕业以后,被铃木家族的家长看中并收为养子,1958年与铃木家族长女结婚。在岳父的安排下,铃木修逐步进入铃木家族企业核心层,直至继承整个家族企业,担任该家族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后来铃木修也采用同样的方式收养“婿养子”,将家族企业传给他的女婿小野孝,只是由于女婿2007年早逝,铃木修至今仍担任铃木家族主席和CEO的角色。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于1918年创建了松下电器株式会社,1927年松下幸之助的儿子因病夭折,此后他也未得过一儿半女,为了家业的延续,松下决定将长女幸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在精心为女儿挑选女婿后,他将幸子的丈夫平田招为赘婿,随后平田正治更名为松下正治,成为松下第二代掌门人。这位婿养子很长寿,活了99岁,将松下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并推向了世界。
《养子之制与近代日本企业的发展》一文记录了很多日本家族企业成功运用养子制度的案例:如三井财阀从17世纪创业,到战败解散财阀为止,维持了300多年而不衰败,某种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婿养子制,从1900年到1945年,29位继承人中有6人是养子,占比21%;三井家族一位掌门人甚至说“我宁愿要女儿,不要儿子,因为有了女儿,我可以选择我的儿子”;同样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住友家能够在幕末维新的动乱中站稳脚跟,并于后来确立了与三井、三菱地位并列的财阀体制,当归功于被称为“住友中兴之元勋”的广濑宰平,广濑宰平是一个乡村医生的次子,后来成为住友江户支店掌柜广濑义右卫门的养子,因其具有“事主不二”的精神和经营才能,担任住友总裁长达29年,人们用“住友的广濑,广濑的住友”来形容他对住友家族的贡献。在广濑宰平引退之际,住友家为其铸塑像,以表其“恢兴事业,扶植家道”之功。
据研究者发现,在日本,“婿养子”掌控的家族企业的平均业绩高于亲生儿子接掌的企业。“日本这种不拘泥于亲生子、超血缘的养子继承模式融汇了东西方文化,一方面可以把企业传承给相对优秀的人才,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另一方面又兼顾了传统东方文化对家族薪火相传的重视。”李卓认为,日本之所以拥有5万家百年家族企业,关键在于超血缘的养子传承制度。这也是中日两国文化最深层、最本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