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养老的理想与现实

编辑:日期:2017-11-14

“因为那太阳般的盔甲过于耀眼,人们的目光穿透不了那耀眼的盔甲,抵达不了他们的心灵。在人们眼里,他们像那盔甲一样的坚硬。直到有一天,那坚硬的躯体轰然倒下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硬的身躯会毫无征兆地坍塌。”商业评论家王育琨在《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一书中,这样描述中国企业家的刚硬与脆弱。

强势、风光、有钱……这些伴随着改革开放富有起来的高净值人群,身上标签无数。可是,如上所描述的那样,他们也很脆弱。他们是企业家,也是常人:他们同样会面对生老病死,也会面临医疗和养老问题,如今养老问题正摆在他们的面前。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速,养老已经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那些40~49岁主力高净值人群(见图1),他们又如何思考自己即将到来的养老问题?在这些主力高净值人群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又该如何养老呢?

 

理想养老

据泰康集团和胡润百富联合推出的《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显示,87%的主力高净值人群认为,理想的养老状态需要“健康的身体”,选择率位列第一;81%的主力高净值人群认为,理想的养老状态需要“完善的医疗和生活服务”,此项的选择率仅次于前者,排在第二。(见图2)

主力高净值人群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事业已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健康和家庭结构给予他们的压力却与日俱增。现阶段,兼顾自身健康、父母养老和子女教育成为这一人群最重要的责任。在生活的困扰上,“自身及家人健康”以61%的选择率排名第一,其次为“父母养老” (57%)和“子女教育”(55%)。“健康”(82%)和“养老”(73%)成为他们最为关注的两大风险。

随着财富和家庭压力的不断增长,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优配置和最大价值成为他们的重点,因此“一站式”服务越来越受到欢迎,省心的同时提高便利性,最大化地节约时间。超过七成的主力高净值人群认为“一站式” 综合方案是他们最为偏向的解决方案类型。值得一提的是,一站式服务应同时强调“专业”和“个性”两大需求,即“一站式”服务必须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同时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差异化的个性方案。

在过去两年中,商业保险在主力高净值人群中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主力高净值人群个人年交保费达到近100%的增长率,2017年他们的人均年交保费超过7万元。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是他们目前最主要购买的保险类型,购买率均超过九成。

由此可见,健康、医疗与养老话题密不可分,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优质完善的医疗条件是理想养老状态的基础,也是主力高净值人群最为关心的。总的来说,理想很丰满,需求很旺盛。

那么,健康与医疗的现实是怎样的呢?包括企业家在内的高净值人群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的?

 

现实一:亚健康是最主要的症状

“健康已经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最关注的主题。”在《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健康指数白皮书》”)的发布现场,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

体检是人们健康管理最基本的方式。《健康指数白皮书》显示,54%的高净值人群每年体检一次,39%的高净值人群每半年就体检一次,而有近五成51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每半年体检一次,这个比例比其他年龄段都高。由于高净值人群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容易造成过度疲劳,从他们最近一次体检结果表明,亚健康是高净值人群最主要的症状。

数据显示,高净值家庭平均每月健康管理花费1.4万元,占日常花费的四分之一,然而八成人认为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另外,超6成高净值人群有亚健康症状,40多岁的主力高净值人群健康满意度最差。

调研发现,40%高净值人群的体检类型是“公司体检+自费型体检”,并且有一半的51岁以上人群只单纯地选择“自费型体检”。很明显,这些人已经不满足公司每年例行的体检项目,他们通常会根据公司体检的报告,做有针对性的专项体检,这种专项体检项目,他们会找相关领域的专家来给他们做指导建议。

在选择自费型体检这部分高净值人群中,25岁~40岁高净值人群由于

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并且希望可以提早进行疾病干预,因此他们在自费体检中更多会选择“基因检测”,尤其是31~40岁高净值人群比其它所有年龄段人群的占比都高。原因是他们对健康管理的认知更早,愿意进行“患病风险度预测”,其次是“精准诊断和治疗”和“超早期筛查”。而41~50岁高净值人群更加注重癌症方面的隐患,会有针对性地选择“防癌筛查”。近五成的51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会选择专项的“中年体检套餐”。值得一提的是,此类人群中选择“商务体检”的比例比其他年龄段人群都高,原因是由于年龄的增高,该年龄段人群身体各项健康指标都处于逐渐衰老的状态,因此,他们在选择体检机构时,主要考虑机构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现实二:“赢了财富,输了健康”

目前,企业家“过劳”现象普遍,许多人的健康状况频亮“红灯”。职业压力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增加了很多疾病甚至安全隐患,同时,企业家人群对自身存在的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也不足。2016年10月,“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心肌梗塞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创造了中国“移动医疗”概念的年轻人将生命定格在了44岁,令无数人唏嘘。

《2016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有超过30位知名企业家因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先后去世。其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平均年龄为48岁,死于癌症的平均年龄为46岁。绿皮书显示,在2016年,企业家样本人群中心血管检出异常(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至少一项指标异常)比例已达78%。而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血压、血脂、血糖异常和超重肥胖的人群都可以归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高,企业家样本人群检出异常数量越多,呈“倒金字塔”分布特征。从一项以上指标异常率来看,各年龄段相似,但从三项、五项和七项以上指标异常检出率来看,60岁及以上企业家样本人群比18~29岁年龄段的人群分别高出0.6倍、2.2倍和7.5倍。

 

现实三:心血管病正在年轻化

近年来企业家及企业高管精英因心血管疾病猝死的现象频繁发生,这与企业家的工作特征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企业家工作忙,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和长期熬夜使精神和身体上的疲劳无法得到缓解,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紊乱,极易导致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指标异常。

绿皮书调研发现,在6000余名企业家样本人群中,血压、血脂、血糖异常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7.1%、54.7%、13.9%和54.2%,均高于报告中报道的全国患病水平。企业家样本人群中这四项指标均未出现异常的比例仅为23.2%,即超七成企业家样本人群存在心血管疾病隐患。

中国每年因高血压死亡的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的吸烟率来看,男性更是显著高于女性。此外,全球与中国流行病学显示,男性糖尿病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这些已报道的数据都表明,对于心血管疾病,男性的危险指数大大高于女性。

此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虽本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但在企业家样本人群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且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的发生率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尤其以血糖异常比例的升高最为显著。另外,调研发现,体重超标也是受年龄影响的,高龄企业家样本人群中的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年龄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18~29岁的企业家样本人群危险因素异常率虽然在各年龄段中是最低的。但从三年复合增长率看,18~29岁年龄段危险因素异常增长率最高,基本上呈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的趋势,这说明我国企业家的患病年龄正向年轻化迈进。

 

现实四:对心理和大脑健康关注较少

在《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中,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病理学、肿瘤内科学双科教授谈东风谈到了高净值人群的需求特点和不足。在谈东风看来,高净值人群的特征是拥有更多的资金,关注健康但时间有限,因此他们期望以金钱获取最为便捷、专业和全面的服务。“从医疗需求上来说,我认为高净值人群首先需要的是个性化的全程医疗管理方案,针对个人的特点和体质,方案提供差异化的养生和医疗指导体系,这包括生理和心理两部分,如饮食搭配、营养补充、运动锻炼、解压、认知训练等。其次, ‘家庭医生’抑或‘私人医生’也是高净值人群医疗需求的切入点,专业的私人医生能够在医疗上给予及时的全程管理和指导,且在就医时私人医生也能协助医院实现行之有效的‘分流诊断’和治疗。”

谈东风认为,目前来看,高净值人群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很高,但主要集中在躯体健康,在心理和大脑上的关注较少。由于大脑退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40~50岁阶段的人群尤其要注意大脑退化的症状,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我认为应该寻找到权威的医疗机构,通过检查获取个性化、一站式的综合预防方案,这包括四大要素,一是饮食和营养的调配,二是运动锻炼,尤其是有氧训练,三是参与心理解压和放松课程,四是通过专业的认知训练使大脑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能力。”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