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旗:我给了郑渊洁第二春,不算子承父业

编辑:肖婧日期:2015-06-03

        在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半辈人生中,除了保持30年来独自一人写一本 月刊《童话大王》,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他的童话主人公皮皮鲁的原型一儿子郑亚旗,一个不乖、学习成绩普通、不被老师喜欢,却善良勇敢、身上有故事的小男孩。

        郑亚旗,这位真人版“皮皮鲁”堪称中国最著名的退学儿童。1996 年,郑亚旗小学毕业,父亲郑渊洁做了一个在当时绝对惊世骇俗的决定:郑亚旗退学回家,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定制教育”,亲自为儿子编写十套童话故事形式的家庭教材,轻松决乐地给儿子上课,内容除了语、数、英、 理、化、史等基础知识课程外,还囊括法律、哲学、性教育、安全i果等等。

        十年后,郑亚旗萌生运营父亲作品的想法,之后成立了皮皮鲁总动员公司,出任CEO,做了爸爸的老板,代理爸爸的版权,运作爸爸的品 牌。“老郑从事的是写作,但他不懂如何运营品牌,不懂如何经商,他 是中国第一宅男,从不谈生意,从不应酬。”郑亚旗说,他运作父亲的品牌后,第一年就将郑渊洁作品的销量从100万册涨到400万册。郑渊洁自2008年至今,每年都是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三名,其中,2009年和2012年傲居榜首。

13岁攒钱21岁创业

        在家完成学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郑亚旗说最大的区别在于一 伙伴不是同龄人。“我10岁就开始上网,在上世纪90年代初,网络环境非常纯净,网友也都是有一定阅历的精英人士,我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泡在网上与他们交流,互联网是我最初与外界交往的纽带。”一方面,私塾教育的最大问题一一社会交往,通过互联网解决了;另一方面,那个时候上网的人 普遍都三多岁,几岁的郑亚旗夹在中间,跟着聊“怎么挣钱”怎么生活”这样的成年话题。“我也感兴趣这些。老郑在我二年级时就说了,18 岁之后不管我,我得早点学挣钱。”郑亚旗认识了许多年长网友,他们还不时聚会。13岁时,郑亚旗就给电脑报刊写游戏攻略,“赚了260元,那是 我自己挣的第一桶金。”

        其实,从那时候起,郑亚旗敏锐的商业嗅觉就已经萌芽,开始“改造 爸爸”。13岁,郑亚旗说服爸爸用电脑写作;17岁,郑亚旗给爸爸办个人网 站。到了21岁那年,郑亚旗打起了“营销爸爸”的主意。

       “老郑有非常庞大的、忠实的读者群体,我觉得如果不运营就太可惜了。”聊到初衷,郑亚旗表示自己希望父亲的书有更大的销量,更多的推广渠道,经历长时间的沉淀后,赋予童话大王、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这些品牌更新的、更有活力的、更多元化的形象。“老郑的书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内容传播上的影响度,都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

        让父亲把著作权交给自己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过程并不容易。“郑渊洁 是个固执的有文人情怀的人,他不愿意去经商,也不愿意考虑他的东西到底应该怎么包装、怎么运作,只要能卖得出去。他那样活得也挺好。此前也有不少公司想拿他的著作版权,进行市场运作,他都不同意。与出版商的合作 里,甚至附加了一个条款,不签售、不过度宣传的协议。”

       “我说服老郑的方法,就是给他洗脑。”郑亚旗说:从小被父亲夸奖长大的郑亚旗,开始反过来用夸奖的武器对付父亲:“你看,《哈利波特》 卖得多火,童书榜一二三名全是它,你的书连排行榜都上不去,你多丟人。 你写得不比《哈利波特》差,而且可能更适合中国小孩儿看,为什么不推广?你在中国市场打不过别人,我觉得很可惜。”

        于是郑亚旗从郑渊洁的作品中很小的一个门类入手,拿到郑渊洁的原 著在杂志上改编成漫画的一个授权。“我拿自己从13岁到21岁通过写文章、 做网页、炒股等方式积攒的不到万元的启动资金做了第一本杂志《皮皮 鲁》,拿着样刊亲自去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一个一个找批发商推销,但退货率达70%,赔了很多钱。”郑亚旗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用了近一 年的时间扭亏为盈。“然后我又去找老郑谈,我说:“你的书现在卖100万册,如果交给我经营管理,我给你卖到200万册,超过了200万册以上的部分,我再收取经纪费用’。事实证明,我一年内将老郑的图书销量卖到了 400万册。”

        自此,爸爸是作家,儿子是商人。郑渊洁是一个品牌,郑亚旗则是这个品牌的运作者。郑亚旗又接着劝父亲办签售、上电视、办讲堂、开博客、开微博......

        迄今,郑亚旗与郑渊洁的合作都是“明码标价”。“老郑是一个特别重视契约精神的人,我拿到他全部作品的授权时,邀请了全国在知识产权方面最知名的律师亲自把关,最终签订了知识产权授权合同。同时,公司也是有风险投资的,一切都是非常正规的商业化运作。我们按照合同规定给他支付授权费和版税。”面对“18岁以后什么都不给儿子”的郑渊洁,郑亚旗也乐得做一个专业经纪人,“每年我们樹共给老郑的收入都在提高,我们非常高兴,因为给他提高的收入越多,我们公司的收人就越多。”

郑氏教育:自由与陪伴

        父亲郑渊洁教子观念很独特:儿子可以对爸爸直呼其名;不干涉孩 子,让他自由发展;从来没批评过孩子;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儿 子18岁以前要什么给什么,18岁以后什么都不给,住在家里要交房租和水电费……

        辍学在家的郑亚旗,过上了与“苦行僧”同龄人完全不一样的快活曰 子。“我每天下午上三节课,傍晚,老郑会带我到河边去散步,和他讨论电视上或书里各种不同的话题。每天都很充实快乐。”郑亚旗记忆中的那段时光“快乐似乎神仙

        为了让儿子睡懒觉,郑渊洁特意把上课时间安排陈下午。郑亚旗每天 睡到九点钟起来,晚上在电脑前玩到一两点才睡。“老郑从来不管我,说‘你爱干嘛干嘛’。”郑亚旗说,开始父亲还担心整天对着电脑会影响 视力,但后来想明白了:与儿子获得的乐趣相比,近视不算什么。“人都有反骨,尤其在小孩阶段,你越不限制他干嘛,他越觉得这事正常,也就越不会沉迷。可能我小时候随便睡懒觉,就不觉得是享受。而很多人从小被催着每天早起,这过程很压抑,当他能能掌控自己的时候,就要睡懒觉。现在我妹妹也是一样,她不像同龄小孩一样痴迷于iPad不撒手,说玩就玩,说放下就 能放下了。因为没有限制她,所以这东西对她来说很平常。而很多家长对孩子作出各种限制,比如一次只能玩10分钟之类,那他能玩的时候肯定拼命玩。”在郑亚旗看来,没有了压抑,叛逆也就没有存在的空间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相比时下年轻人爱熬夜、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从小被“放纵”的郑亚旗的生活反倒十分健康:每天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不允许自己发胖,不穿动物皮草,多年坚持吃素。给予孩子足够自由的同时,父亲对郑亚旗的品行教育、人格成长亦分上心,投入了大量精力悉心培养。

       “老郑给我编了套家庭教材。他认为,人生有很多竞争是不需要重视输赢的,只有一种竞争一定要不遗余力地让孩子拿到冠军,就是道德品质的竞争,所以第一本教材就是品德教材《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郑亚旗说,小时候,父亲这方面的忧患意识特别强,郑渊洁去少管所讲课,通过与少年犯的交流得知,这些孩子根本不懂得哪些言行触犯了法律,而父母和老师是有责任的,他们需要让孩子了解最基本的法律知识,一方面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伤害,另一方面使自己免于因为法律知识的匮乏而触犯法律。于是,郑渊洁讲完课就拐去新华书店买了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让 郑亚旗读,这对当时的郑亚旗来说太复杂枯燥了,实在读不懂,郑渊洁 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为儿子编写了法 律教材《皮皮鲁和419宗罪》。“老郑说,‘作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 爱,是看好自己别出事’,后来他又专门为我编写了童话版的安全教材 《皮皮鲁送你100条命》,讲了100种防范危险的方法。”

        郑亚旗18岁之前,“宅男”郑渊洁在写作之外的全部时间基本都在陪伴儿子,一起学与玩。“我跟老郑说,‘这个世界上,和你说话最多的就是我了’。”郑亚旗说在父子的相处模式是夸奖模式,从来没有批评与说教,完全正面的成长环境让他更为自律,“老郑对我非常信任,非常好。我觉得我得对他负责。如果我做了不好的事,我会觉得对不起他。

父子共创的童话世界

        《童话大王》的诞生,竟是源于郑渊洁想挣稿费为儿子到香港买一碗方便面。

        郑亚旗出生的时候,全家住在筒子楼里,住户都在一个公用厨房里做饭,楼道摆满了一排的煤气灶。“老郑觉得,作为父亲他需要为我提供一个安全的、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当时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我2岁的时候,老郑带我回山西老家过年,在火车上,我看到对面的香港旅客拿出一个碗,往里倒开水就变成了面条。我都看傻眼了,就问老郑:‘郑渊洁,那是什么?’老郑说:‘不知道,我给你问问啊。’那人告诉我们这是公仔面(方便面),还说只有香港才有得卖。”郑亚旗说当时对父亲说要吃公仔面,可那时候郑渊洁的稿费还不足以负担去香港的路费,而这也正刺激了他,“老郑想写一本专门刊登他自己作品的月刊——《童话大王》,得到更多的稿费,从而可以为我到香港买一碗方便面。”这本月刊,郑渊洁一写就是三十年,并成为这个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老郑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正当劳动, 让自己孩子的成长环境越变越好,房子越变越大,由筒子楼到单元房,到公寓,再到别墅,车也越变越好。这比上任何MBA班都管用。”郑亚旗说,在他价值观建立的初期,正好目睹了父亲如何白手起家,也是那时候明白一个男生所应当具有的担当:18岁以后的我,必须自立自强、脚踏实地。

        30年前,父亲郑渊洁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奋斗成为中国的 “童话大王” ;30年后,儿子郑亚旗赋予父亲作品更强的生命力,父亲创造了一个停留在平面上的童话世界,郑亚旗极力将之拉到一个现实的商业环 境,创造性地塑造立体、多元的“皮皮鲁”一一可以是一本杂志,可以是一 个教孩子写作文的课堂,可以是一系列动画片、电视剧、舞台剧和电影,还 可以是一款网络游戏。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