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地区的高净值家族在财富传承与家业传承上,显然比中国内地家族企业走得更远,这主要取决于财富原始积累,或是创富时间段的不同。现阶段,内地家族企业很大一部分正第一次进入权力、财富的代际交替时期,而香港地区则已发展至家族第二代传人领军,第三代多有进入家族企业执掌家业的时期。景淳国际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沈珊梅告诉记者,“财富人群的养老问题在香港已经有一定之规,可作为常态来对待。”
居家养老是主流
“香港地区的高净值人群养老问题,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考量。”沈珊梅根据多年经验及资料梳理,将这一问题细分为两部分。
从时间维度上来说,1997年以前,财富人群在考虑养老问题时,多倾向于“海外养老”,形式以移民为主,也不乏通过海外多元资产配置,短期停留于具有投资性质的国外房产所在地。而1997年之后,随着香港回归,经济波动平缓,政策稳定实施,曾经离开香港的高净值人群,开始选择回到香港或是来到内地,“在亲人身边居家养老,是现阶段香港地区的主流。” 沈珊梅说。
而从空间维度上来讨论高净值人群的养老,香港地区则略显尴尬,这主要是因为地域空间的限制。在仅1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香港居住了约740万人,“居住面积导致香港很难如内地一样开展养老社区、高端养老院等同类地产项目。”沈珊梅进一步解释说,“香港的财富人群曾经热衷于在内地沿海城市购买房产,甚至一度带动了广东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在这种投资行为中,一定程度包含了安居养老的需求,因为同样的资本投入下,香港本地很难给予同样的居住环境。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我们看到财富人群对于‘老’的定义发生了改变,这也促使了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
通过沈珊梅的介绍,笔者了解到,现阶段香港的高净值人群普遍将养老分为两个阶段来看待,第一个阶段是工作减少,或是完全不参与实际经营,且身体状态良好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根据个人情况是在70岁以前(或有延长),这一时期他们更注重养老的居住环境,有可能选择海外,也有可能选择沿海的内地城市长期居住;第二阶段是当年龄跨过了70,身体状态下降或活动(预期)受限,能否更近地生活在亲人身边的需求将极大比例地超越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换句话说,他们更希望回到香港本地。
硬件不足,“软着陆”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可预见趋势,财富家族亦不可避免, “以养老的硬件条件来说,内地无疑远胜香港,有更多的地域可以开发,适宜兴建相关的专门地产项目。而香港为弥补这一方面的缺失,更多的是在软件上下工夫。”沈珊梅表示,社区配套设施和医疗体系的完善是香港近年来在居家养老方面着重努力的方向,力图在无法建立独立针对性居住环境的情况下,完善相关居家养老配套设施的建设。“内地近年来兴起的‘商业保险+养老社区’方式虽然处于初启阶段,但因其优势明显,不难看到前景明朗。”
“而在商业保险方面,香港财富人群的选择,也具备一定的借鉴性。
从购买商业保险的种类上来说,内地的部分财富人群和大量的中产阶层,更偏向于购买重大疾病险,而香港的高端人群则倾向于购买住院保险。当然,这与居住地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沈珊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香港的财富人群更注重病时的优质服务,以及住院保险所附加的“全球保单”,即接受住院治疗时,可以选择在保单内所含的全球各地的大型医院就诊,而其产生的费用皆可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
同时,沈珊梅也提到,在讨论高净值人群养老问题时,养老居住环境、医疗保障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构建完善的家业传承机制和一定的投资行为,也是高端人群在退离经营一线后所要考虑的。”
很少说退休
“退出企业经营一线,财富人群往往也希望有些具有挑战性的消遣,而投资是一种普遍的选择。”沈珊梅认为,两地的财富人群在投资选择方面有一定区别,内地企业家的个人投资多属于项目投资;而香港高净值人群的自主投资,或金融机构给予的有一定专属性的投资建议,多集中于注重风险管理、理性保守、多元化资产配置等方面,力图投资平衡,收益稳健。
另一方面,香港财富家族的掌门人在从实际控制企业经营的岗位退下来后,往往会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慈善公益事业上面,有一些是延续家族已经建立的基金会,并增加一部分个人的参与,比如李嘉诚先生对自己退休后的规划;另一些则是开始着手单一项目性捐献的筹划工作,或是以个人、家族的名义开始成立合作慈善基金及个人、家族慈善基金会。同时,由己及人,在筹划自己老年生活时,香港财富家族所创建的慈善基金会中也有单独面对老年人养老体系的“长者基金”。如香港新兴集团成立于1985年的李国贤基金会,这也是香港最早期支持慈善事业的家族慈善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起,李国贤基金会资助了一些香港、加拿大及中国内地的教育和保健相关计划,包括三座学生宿舍和一间安老院,并同时资助了数个医学研究计划,设立奖学金和资助医学教授教席。李国贤在2007年庆祝80岁大寿之际,决定在基金会内成立“长者基金”,并拨备一亿元港币善款以资助其未来活动。基金会和其下属咨询委员会为“长者基金”定下了两大主题:离院长者照顾服务和老年痴呆症服务。首项计划与基督教联合医务协会合作进行,为刚出院的长者提供过渡照顾服务。第二个计划和老年痴呆症有关,其目标受惠者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并旨在制定一套解决方案,为他们提供早期预防保健服务,以防恶化成为老年痴呆症。
“家族慈善事业对解决香港的社会问题起到重要作用。”香港科技大学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倩教授表示。对于年长的企业家而言,养老并非单纯的因年岁渐长停止工作,休养生息,身体的修养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精神上更高层次的追求,也是企业家退出企业实际经营后的重要内容。而慈善公益事业,正满足了他们相应的需求。
事实上,香港地区高净值人群对于养老问题的讨论不是很热衷,其中有一个原因,沈珊梅笑称其为“很少说退休”。以最为知名的李嘉诚家族的案例来看,“李先生已经快90岁了,仍然没有明确自己要退休,并且表示,就算退休也要去家族基金会继续工作。香港很多知名的企业家都是这样,希望一直能够保持工作状态,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就很难去考虑养老的问题。”沈珊梅对此还谈到,香港家族企业由于创建的时间略早于内地家族企业,创始人年龄更年长,家族人数往往更多,因此当他们执掌经营的担子轻了,时间更充裕,他们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构架家业的传续,降低传承风险,如何分配家族资产等问题,“养老”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并不是问题,也许“老”根本没有时间去“养”。
沈珊梅
景淳国际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