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时代的养老选择

编辑:日期:2017-11-14

75岁的赵先生过去是一家外企的高管,如今已经退休多年。退休后的赵先生喜欢约三五好友一起旅游、爬山,退休生活过得也算有滋有味。然而,在一次旅途过程中,赵先生突然中风,从此卧床不起……妻子年纪与赵先生相近,不能承担独自照顾赵先生的工作,而独女小赵常年在外地,忙于自己的事业,没办法长时间待在父母身边。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带来的养老难题似乎一下子降临到这个家庭……

少子化时代的养老选择

中国自古有“养儿为防老”一说。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教导,孝顺赡养家中长辈以及几代同堂则是一直延续的传统。然而,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及现代家庭结构的演变,过去几代同堂的居家式养老模式受到了挑战。

“未来,生育率大幅下降将导致老年人的子女数量急剧减少,同时子女越来越多外出寻找就业机会,对自由、隐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独居老人的比例将不断增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雷晓燕教授告诉记者,“人们的养老意识和方法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近年来人们对于“养老”越来越呈现出乐观和开放的态度,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进入“力不从心的老年状态”之后,能够“机构或社区养老”—不仅医疗养护有保障,也能减轻421结构下子女的压力。另外,目前我国养老及相关产业逐渐发展与成熟,使得养老选择更加多元化,“居家养老才能表现子女孝顺”的传统观念也正在逐步减弱。

前文提到的赵先生的案例中,最终赵先生夫妇选择了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赵先生由于行动不便全天生活在养老中心,赵夫人则白天到养老中心,这样夫妻俩不仅可以每天见面,还可以在养老中心享受到相应的养老服务。这种社区养老模式,正在逐渐被更多的人所选择。

逐渐完善的养老产业

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相比之下,海外的养老地产和养老服务市场已经成熟,并有着不同的模式,而每一种养老模式都与国家的历史、经济发展和国民对于家庭的传统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虽然可以借鉴海外已经成熟的养老市场模式,但须结合中国各地的文化传统和实际需求来发展,让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日趋完善。

“近些年我们看到我国的养老产业和意识在逐渐发展,小区内一些养老设施逐渐在完善,养老社区的养老设施及技术也在逐渐和国际接轨。”雷晓燕教授告诉记者。“未来,我认为我们还是会以居家养老为主,但社区和养老机构的比例会逐渐加大。随着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社区的养老配套设施也会逐渐完善,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如今很多新建的小区已经具备基本的养老设施和服务,未来这种新型的社区将会成为主流。”

与此同时,在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同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中国医疗正处于不断的变革中,医养结合是现在许多高端养老社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老人们趋向于环境好的郊区养老,但矛盾的是医疗资源较好的大医院一般又位于市中心,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高净值人士除了环境因素而选择海外养老的主要原因之一。”雷晓燕教授说道。“另外,缺乏专业养老护理人员也是高净值人群选择海外养老的原因,未来我国需要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护理技术人才。”

企业家养老更注重精神层面

民营企业家一代作为改革开放时期先富裕起来的一个群体,如今也面临养老的问题。“民营企业家虽然可能在经济上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忧,但实际上,企业家们更不太可能靠子女来养老。”雷晓燕教授告诉记者。“一方面因为企业家早年都在为事业打拼,更可能忽略了与子女和家庭的关系,所以与子女的关系可能不够亲密;另一方面,即使关系很亲密,子女也可能接手企业或者创办自己的企业,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伴照顾老人。所以企业家更可能请保姆照顾或者直接到一些高端的养老机构或者养老社区,而企业家对于高端的养老社区接受度会比较高。”

相比其它养老群体,企业家养老更多的是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一些企业家因为过去身体透支太严重,他们退休后会更多地去寻找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登山、健身、旅游等;还有一些企业家更多地去追求精神层面,比如到大学去读书,然后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相结合,为后辈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雷晓燕教授说道。“也有些企业家会通过一定方式,更多地回馈社会,实现自己人生的更大社会价值。”

 

 

TIPS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养老方式

独生子女政策开放以来,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以及民众预期寿命的持续上升,使得我国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养老难题困扰着大多数家庭。中国不是最早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我们可以借鉴海外已经成熟的养老市场模式,结合中国各地的文化传统和实际需求来发展,让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日趋完善。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