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贾跃亭:创始人的困惑

编辑:日期:2017-08-02

无论是乐视,还是贾跃亭,他们终会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无法抹去的篇章。从行业颠覆到系统崩塌,从模式创新到泡沫化存在,从“生态化反”的伟大战略到“火烧连营”的资金链危机,可以说,整个乐视的经营史,几乎集中了整个被移动互联网重塑的经济进程中的所有问题。

由此,对贾跃亭和乐视问题反思,恰恰溯及了这个时代的企业和企业家,尤其是企业创始人所有的终极困惑。

对于贾跃亭来说,他在乐视做对了哪些事情,又做错了哪些事情?哪些困惑、问题、风险本质上是所有创始人都无法回避的?人们是否可以从乐视危局上看到更为普遍性的意义?

 

被关注的前提:创始人的情怀

半年多来,与乐视相关的事件风起云涌,尤其是近一个月来乐视被曝出“更严重”的资金问题,贾跃亭出走美国“融资”,辞任乐视网的所有职务,同时其在乐视网的高达99%以上的乐视网股权被冻结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将贾跃亭与乐视推向了舆论的风口。

五年时间里,乐视系的估值体量从数十亿飙升至千亿级别,业务版图从网络视频扩展到七大生态体系。从最初2012年涉足电视领域,到2015年的超级手机,再到造车计划的宣布,概念车、量产车的相继出炉,以及全球化计划的启动,乐视身上几乎集聚了所有的风口产业。直到今天,即使贾跃亭和乐视这两者正在剥离,很多机构也仍然认为“贾跃亭和乐视的结局不能划等号,乐视总会有资本来救,毕竟乐视是拥有比较庞大用户的视频平台,且涉及那么多的资金方”。

作为创始人,贾跃亭成功地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开始:

首先,创始人必须为本企业确立一个创新的市场定位,并在某个细分市场占稳脚跟。从这个角度来看,贾跃亭早其它企业家看到了版权和IP的重要性,在盗版横行的年代,贾跃亭不惜巨资进行投入,奠定了乐视早期的市场基础,乐视视频甚至成为乐视体系中唯一赚钱的板块。

其次,创始人要有伟大的理想,有勇气变革并颠覆现有的行业模式和规则,并在不断的“打破”中寻找企业的机会。后来的企业没有先发企业的优势,但它一旦能够打破原有的产业生态或产业格局,重新建立新的游戏规则,那么,后来的企业就有了新的机会。

无疑,乐视大屏、乐视手机都是这一战略化布局的产物,硬件代工、零利润、向内容的未来收费是乐视在行业内重新建立的“游戏规则”,它直接颠覆了传统家电制造业的销售模式,极大地拉低了硬件价格,打破了行业的“边界”,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模式变革。事实上,乐视最早地被大范围的关注、点赞,很多都源自于这一开始。

很大程度上,乐视因此在开始被看作是“行业未来规则的建立者”,并由此吸引了资本的关注,包括赢取了富士康的早期合作。曾经在乐视几次危机中给予资本支持的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曾把贾跃亭和乐视看成是颠覆BAT的独角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正是看到了贾跃亭在颠覆和创新上的能力。

第三则是创始人的格局。在移动互联网打造的平台时代,系统化的生态能力越来越重要,产业链布局、生态系统的打造往往关系着企业的行业地位,关系着企业在行业内面向未来的控制力与决策力。不应否认的是,贾跃亭在乐视的“生态论”一度引领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平台化思维”和“生态化思维”。

同时,贾跃亭看到互联网汽车、金融 、云、体育等产业的战略意义,在面向未来的产业上大胆布局,其背后仍然是作为企业家群体最需要具备的创新精神。这一点,从乐视危机之后,诸多大佬的介入,诸多机构从中争利,就不难看出直到今天乐视仍然拥有的生态价值。

如果只看前三点,贾跃亭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始人,他身上集聚了创业企业家需要的所有精神:创新、格局、魄力。不过,创始人还需要一些特别重要的能力,这些能力将最终决定着企业能否将伟大理想和战略性格局实现,甚至企业能否先“活”着。

事实上,这些能力在决策上的表现,恰恰是创始人面临的普遍性困惑,或者叫风险陷阱。

 

创始人的首要困惑:资金链的驾驭能力

企业在疯狂扩张中由于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企业破产案例不胜枚举,从德隆到太子奶,人们看到了一个个“新兴商业帝国”的消亡。但是,这些案例之所以未能警钟长鸣,是因为人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移动互联网”的“烧钱”时代。在这个时代,评价一个企业的生存状态不再仅仅是“盈利能力”,同时还包括企业的用户规模、ARUP值、影响力等等,因为后者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强大的“融资能力”,只要通过不断的可持续融资建立行业壁垒或某个“赛道”的优势地位,企业就有机会上市并拥有很高的市值。这是关于企业财富的新的“统计方式”,更直接影响了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思维。

乐视身在其中,不仅仅受到了这种思维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更是成为这一“思维”的典型代表。在乐视的战略体系中,乐视首先通过不断在风口上卡位,然后通过各种融资或引入的战略投资,建立企业在行业的优势,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但是这一模式的前提是需要有资金的不断进入,一旦因为某个局部问题引发了“资本的断粮”,这些优势很快就会“泡沫化”。

具体来说,企业面向未来,必须要进行平台化和生态型的布局,否则,生存面临被碾压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但所有的类似布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所有成功和失败的企业案例中,资金链的驾驭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纵观乐视一年来的危局,其直接的导火索就出在资金链的驾驭问题上,无论是曾经的“二股东”曾强,还是后来的孙宏斌都曾直言贾跃亭要注意不同板块之间的资金使用问题,建立相应财务风险隔离。因为在乐视“大跃进”式的发展体系中,很难保证所有板块都能齐头并进,一旦某个板块出现“问题”,在财务上难以做到有效的风险隔离的情况下,企业发展肯定是“一损俱损”。对乐视来说,结果也正是如此。

深南创投在对乐视事件的分析中曾经对乐视控股的融资史有一个非常详细的统计,我们直接借用过来看一下乐视控股的融资史和投资烧钱的速度。

众所周知,乐视目前由三大体系构成:第一,乐视上市公司体系,包括乐视视频、乐视致新与乐视云三大块业务;第二,乐视非上市公司体系,即乐视移动、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金融;第三,乐视汽车。

首先,看看乐视的上市公司乐视网层面的融资。Wind资讯统计显示,自2010年上市以来的近七年时间里,乐视网累计融资300.77亿元,其中直接融资92.89亿元,占总融资额30.88%;间接融资207.88亿元,占总融资额69.12%。

其次,就要说到乐视的非上市公司体系,虽然目前乐视非上市公司体系已经在乐视“边缘化”,但是在资金问题爆发前这些业务的发展还是如火如荼,融资扩张也是毫不手软。其中,2013年8月,乐视影业获深创投2亿元A轮投资;2014年9月,乐视影业获恒泰资本3.4亿元B轮投资。

现在已丧失大量重头体育IP的乐视体育,此前的融资路也颇为顺畅。2015年5月,乐视体育宣布完成8亿元的A及A+轮融资,2016年4月,乐视体育宣布获80亿元B轮融资。而曾经让乐视名声大起的乐视手机,在2015年11月,也曾完成首轮融资5.3亿美元(约合36亿元)。

最后,要看的则是贾跃亭本人一直痴迷的汽车业务。2016年8月,乐视超级汽车获得深创投、联想控股、泛海系、新华联、宏兆集团首轮投资10.8亿美元(约合72亿元)。2016年11月15日,乐视超级汽车获得贾跃亭的“中国好同学”6亿美元(约合41亿元)投资救火。

深南创投的统计分析显示,“乐视体系这么多年来的融资金额高达728.59亿元,从乐视网2010年上市以来计算,乐视平均每年的融资额为104.05亿元,远超过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也超过了大多数发展中的互联网公司的融资金额。”

乐视融资规模不同一般,烧钱的能力与速度更是与众不同。但最终将贾跃亭拖下泥潭的“烧钱”方式还是他的互联网造车计划,贾跃亭本人曾经预测,乐视造车至少需要400亿到500亿元的投资。即使将已经投资的100多亿扣除,乐视还需要筹资约200多亿元。对于乐视来说,汽车项目就像一个巨大的吸金黑洞,在“生态化反”的整体战略下,贾跃亭不惜动用各个板块的资金来支持这个项目。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看似很难成功的项目,拖断了乐视控股的资金链,同时也消耗掉了乐视和贾跃亭本人赖以在商海逐波的信用。

疯狂的蒙眼狂奔,其结果是让七大板块构成的“生态化反”的伟大战略,最终在资金一再短缺的背景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一倒下。

对此有人认为,“相对于伟大的战略和稍纵即逝的商机来说,对企业来说,活着可能更为重要。”不过,对身处市场的商人们来说,二者的平衡有时并不容易。

就像曾强一年前曾经告诉记者的,“对于老贾来说,他不再缺什么,造车之于他,是一个终极的梦想,虽然道理摆在那里,很明白,但我知道他很难从其中自拔。”半年后,曾强从乐视网套现离开,而融创孙宏斌的进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乐视的资金链问题,风险随之爆发。

 

创始人困惑之二:信用的价值

在乐视网的股东大会上,孙宏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对乐视来说,资金并不是问题。”

对此,纵横国内外资本圈数十年的加拿大律师辜勤华告诉记者,“比资金更重要的是信用,整个乐视生态的资金缺口不过几百亿,市场上并不缺拿得出这些钱的人,只是如果信用缺失了,那么合作的基础就很难建立起来。”显然,近一年来乐视多米诺骨牌般的资金链危机背后,乐视丢掉的比资金更重要的东西是“信用”,面对一波波债权人的声讨,乐视的品牌冲击首当其冲。

来看一下曾经投资乐视生态100多亿的曾强是怎么谈贾跃亭和乐视的。2016年12月19日上午,曾强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乐视缺的不是钱,而是‘1+1’的战略”。 第一个1,说的是乐视应该专注在上市公司上;而第二个1,说的是乐视应该打造一个生态2.0。”

在曾强看来,乐视生态2.0,“应该包括跟资本方—比如跟股东之间应该有一个增值的生态。其次,应该跟供应链之间建立一个互利的生态,只有供应链之间建立“一个互利的生态,才能维持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跟友商,包括它的竞争对手,建立一个真正的友商关系。此外,无论跟给你带来钱的财务顾问也好,LP也好,基金管理公司也好,你要建立一个互利的生态圈。”

但贾跃亭与资本圈的沟通显然不尽如人意。“你跟股东之间,你是不是每星期、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有没有一些股东的通报会,跟你的投资人,跟你A股上市公司的股民,跟你的大股东、二股东、三股东有没有沟通过?跟给你投资的LP之间有没有沟通?这些都是资本方面的生态圈。如果沟通极少,这种做法就是不对的。”曾强在接受专访时说。

“所谓的生态圈是不能以自己的发展为生态的,而应该是以社会的发展为生态,是一种开放的互利,而不是一种竞争的关系,或负利的关系。就是说要建立与资本市场有关的增值生态圈,跟供应商互利的生态圈,跟友商建立真正友好的生态圈,包括跟媒体应该有一个双向沟通的生态圈。”

写在乐视信用记录簿上的,除了供应商的催款之外,还包括曾豪言一起赌下未来的富士康郭台铭退出乐视致新的股东序列;而易到用车的创始人周航公开指责大股东乐视挪用公司13亿资金,携易到创始团队辞职,从合作伙伴变成彻底的敌对关系。

不仅如此,一大批业界高管从乐视离职,撼动了乐视的人才根基,以及在人才市场上的信用,这些离职人员包括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王永利,乐视手机负责人、前联想集团副总裁冯幸,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中国区CEO丁磊,以及建立乐视体育版权帝国的核心人物于航。

7月3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先生及其妻子甘薇女士被曝,名下12亿存款被法院冻结。同日,乐视网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先生及其通过乐视控股持有的5.19亿股已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冻结,占其所持乐视网股份的比例为99.06%。以乐视网每股30.68元的最新价格计算,贾跃亭先生被冻股权价值达到159.27亿元,加上存款被冻结总资产已逾171亿。

信用,对贾跃亭来说,变得越来越脆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告诉记者,“对于贾跃亭来说,即使他在美国能够融到资金,但如果在国内没有了信用,也很难卷土重来。对于其它的创业者来说同样如此,要善待你的合作伙伴,包括投资人、供应商 、客户、媒体,从而打造一个共赢的商业模式。”

 

创始人困惑之三:“原罪”与回报社会的能力

大量的关联交易、财务上的不严谨,贾跃亭对自己个人理想的“孤注一掷”,所有这一切,促成了乐视危机的发生。

首先来看一下乐视的关联交易,深南创投在梳理乐视网近年来披露的关联交易时就指出,“在乐视投融资双双快速累积的背后,却是乐视上市公司与其他各业务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激增。四年间,乐视网向关联方销售的金额同比增长约1153倍,而从关联方采购的金额则同比增长了约361倍。”

从乐视关联交易的逻辑表象来看,乐视网的部分资金通过关联交易流向了乐视各生态子公司,从乐视各业务线上的投融资事件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少都是关联方之间在进行,“互相捧场”,塑造出一种各个业务都欣欣向荣发展,备受各路资本追逐的景象。在深南创投看来,“虽然关联交易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交联交易占比过大,极易滋生利益输送与业绩造假。”

一位互联网行业券商分析师表示,类似乐视这样的以智能硬件与内容消费为主的互联网公司,关联交易一般不会太大,尤其是智能硬件产品难以在自身平台大量销售的情况下,这种关联交易急速增长的情况出现,显得比较异常。

 不仅如此,贾跃亭的孤注一掷从其股权质押上也能略见一斑,虽然股权质押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创始人中,但如此持续性的大比例抵押仍然罕见。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贾跃亭的基于上市公司的质押融资之路始于2011年,其后至2015年10月的数年间,共进行了33笔交易。这33笔交易涉及多家券商、信托、银行。目前,2015年10月26日的那笔5.07亿股的质押项仍处于质押状态,该股票来自贾跃亭持有的乐视网高管锁定股4.67亿股,和无限售流通股4000万股。至此,贾跃亭几乎已经把他在乐视网的所有股份全部质押。

“在乐视危机中,贾跃亭犯下的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就是他太看重个人理想,没有把个人理想放到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没有承担起作为企业家本质上的责任。”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韩良告诉记者,“他追求‘伟大的理想’,追求造车,但却将整个企业拖进了资金链断裂的深渊,这就是没有负起企业家的责任。”

在了解乐视历史的业界人士看来,从山西到北京,贾跃亭多年来深谙资本运作和政商关系,早在两年多前,贾跃亭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如果还能重新选择,他不会让汇金立方成为自己公司的股东。一个非常显然的问题是,在乐视的身上,有着企业第一桶金“原罪”的身影,而伴随这一“原罪”,企业可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韩良教授就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历史的‘欠债’和‘原罪’问题,有些可能是对员工人权上的侵犯,有些可能是对环境权的侵犯,有些则直接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的问题。这些原罪,背负在企业身上,即使经营成功,稍有不慎往往也会坠入深渊。”

当然,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法律法规已经相对健全,企业家原罪发生的概率已经不高,但是伴随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很多政策上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往往也会促成企业家原罪的出现。那么,对于更多的企业创始人或民营企业家来说,如何尽量避免“原罪”的发生,或者如何对这些无法避免的“原罪”进行救赎呢?“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有回报社会的意识。”韩良教授说。

 

图注:对于贾跃亭来说,即使他在美国能够融到资金,但如果在国内没有了信用,也很难卷土重来。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