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传承”越早越主动

编辑:日期:2018-04-02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避谈生死,作为生意人的企业家更是普遍选择大吉大利的做法。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家都已经在积极地做着身前传承,比如,培养子女接班家族企业,为子女创业鼎力出资,为家人购买大额人寿保险,提前将名下房产、股权过户到后代名下等等。他们做这些事情时都认为是大吉大利,而谈及进行系统的身后传承方案设计时,便觉得不吉利,觉得安排身后事应该到垂垂老矣时才需要。殊不知,身后传承跟年龄没有关系,它更多与最大限度地节省家族财富传承成本紧密相关。

在中伦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龚乐凡看来,国内高净值人群在身后财富传承上存在的一个凸显共性问题是:创富不能等,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抓住一切投资机会,期望赚取更多的财富留给后代;守富可以等,意识到重要,但在落地上没有紧迫感且不愿意支付成本,总觉得还可以投机性地观望,直到错过了时间节点。在乎成本、嫌投资回报不够高,最终丧失的将是自己所有的家产和东山再起的能力。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龚乐凡说。

身后事的具体规划上,龚乐凡的切身感受是:高净值人士往往简单地运用了某个单一工具就以为万事大吉。比如找律师或公证员设立了遗嘱就做好了财富安排,买了保险就可以让财富安全高枕无忧。实际上,单单能在中国本土运作的财富传承工具就至少有二十余种。而且不同的财产类型,比如公司股权、知识产权、房地产、古董字画、金融资产、网络资产等等,再加上其它散布在境内外的财产,会使其财富传承所面对的因素更复杂,绝对不是单一工具能通盘解决的。一个高质量的传承方案需要通过家族信托、保险、基金等不同工具的功能搭配来实现,而前提是要找到可委托的总设计师’—一家独立、专业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同时高净值家庭必须先如实申报自己所有财产与负债,由专业机构调查与评估后设计综合性的整体方案,科学高效地进行筹划。龚乐凡指出,身后传承筹划是一件耗时费力的事情,首先要运用好最基本的工具,例如遗嘱。然后要娴熟运用保险、信托(境内和境外)、公司架构、移民和税务筹划等工具,综合进行家族的财富规划。

我们碰到最常见的案例就是企业股权的传承。在海外的公司,股权装入信托,在架构设计、税务安排等方面较为简单易行,因此也比较常见。而境内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股份要置入信托,则面临高昂的税负以及证监会对信托的限制问题。境内的房产如果要置入信托,房产过户所触发的金额不菲的各种税负也让人望而却步。龚乐凡举例,如果在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就能搭建一个家族持股平台,那么在未来如果创始人去世,股权传承纷争的不确定性就会降到最低,也有助于公司股权架构的长期稳定。另外,家族企业也可以考虑搭建跨境的安全合规架构,这种做法必须注意的是要满足国内商务部、外管局的审核规定,确保合乎中国以及境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龚乐凡看来,越是有企业希望传承的高净值人士,尽早规划的紧迫性越强。龚乐凡指出,我们所处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政策环境也在不断变动之中,假如未来房产税、赠与税、遗产税等开征,再作相关的筹划必定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高净值人士自身及所拥有的财富(包括企业)也处于变动的风险之中,错过了一些时点,往往不可逆转,直接意味着财富的损失。所以,传承规划的关键之一,就是时间管理与时点把控,越早开始越主动。最健康的时候做筹划,无疑是成本最低的时间点。龚乐凡说。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