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的正面心理效应

编辑:日期:2017-10-23

在上一期专栏中,我们通过对两个同属房地产开发巨企的郭氏家族发展故事和分家选择话题,进行了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一个是三兄弟继承父业并让其发扬光大后才走向分家─香港地产业龙头企业新鸿基地产(0016.HK),继承父业掌权的三兄弟(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最终在20141月达成协议,同意均分家产;另一个是三兄弟合力打天下且迅速壮大后才走向分家─内地房地产开发企业佳兆业集团(1638.HK),原来三兄弟(郭俊伟、郭英成和郭英智)共同持有的郭氏家族信托由单一掌控变为由郭氏家族的三房各自掌控。

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同样从事地产开发的两个郭氏家族,为了避免家族内部的矛盾恶化与分散投资风险,在家族财产与企业控股权方面作出了颇为相似的安排,都选择了分家析产。分家析产是否是华人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分家之后是否必然令家族及企业滑落呢?其实分家并非如坊间想象般负面,分家析产在华人家族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其实有利有弊,不应一概而论,尤其不可低估分家的正面作用。家必弱的成见与误区

对于华人家族企业的发展,寿命不长(富不过三代)和企业规模不大(难以做大做强),长期以来成为不少人眼中最难解决的两大问题,其中口径一致的指责和批评,则与中国文化强调多子多孙,并采取诸子均分继承制度有关,认为两者互为因果,同时彼此牵制,令家族和企业无法摆脱内部争斗与分裂。简单而言,因为子孙众多加上诸子均分,产生了人多口杂等问题,并很容易令内部矛盾激化为分家析产的诉求,最终以分家告终,所以在华人社会,家族及企业长期困扰于亲人相争、矛盾纠缠与不断分裂的恶性循环之中,并因此给人一种“富不过三代”且企业难以强大的负面形象。

对于分家析产不利家族企业壮大与长远发展的问题,社会的看法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其一认为分家析产不利资本积累;

  其二指家族内斗和分裂会削弱竞争力;

  其三是分家反映了家族矛盾的表面化,给家族感情造成伤害;

  其四是分家令家人成为生意的潜在或实在竞争对手。

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积累就如发展力量的集结,是商业与经济朝向更好和更持久发展的重要一环,因为强大的资本后台,意味投资规模可以更为巨大、投资期可以较长,从而产生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的巨大效益,带来更为丰厚稳定的回报,在某些情况或条件下,甚至可让相关企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确立市场的主导或垄断地位。

与之相反的,当然是资本薄弱在商业经营上的诸多不如意和难以突围,所以社会总会对于那些能够完成资本积累目标的家族或企业投以艳羡目光。正因如此,一个由上一代经历辛劳血汗才建立起来,并积累一定资本的企业,如果因为家族内部纷争和分家而分裂,自然会给人造成很负面的印象,认为分家会削弱资本积累,用武侠小说的话则是“自废习武多年才能点滴积累下来的功力”。不利资本积累

  最常被引用的例子,是父母若育有两子,按诸子均分的原则,在分家时自然应将家产一分为二,即每子可获家产的二分之一,这暗示父母辛苦积累下来的资本,在分家过程中被削弱了一半。父母如果育有八子,在分家时自然要将家产均分为八份,即每子可获家产的八分之一,这便暗示在分家过程中,父母辛苦积累的资本被削弱至只有八分之一(Chau1991;王崧兴,1985)。

因此,一个简单直接且十分鲜明的图像是:强调多子多孙的中国家族, 在诸子均分的制度下, 自然被认为存在分家必弱的致命伤, 不利资本的积累,因为多子多孙必然会令家产分得更细更小,而这种情况若与采取单子继承制的日本及不少欧洲国家比较,尤其会凸显其不利资本积累的一面。

在中国文化中,强调多子多孙的其中一个想当然的理念,是觉得人多力量大,可以为劳动、生产或防卫等作出贡献,而同居共财,尤其可以令资源得到更好利用,产生更大效益。但是,分家令人多力量大的局面打破,同居共财的效益消失,因为分家析产不但意味子孙各有自己的事业与生活,也标志着大家各散西东、各走各路与单打独斗,所以必然会失去原来因为团结一致、共谋发展所产生的那股巨大力量,令家族及企业难以持续。


互为竞争对手

分家析产带来的另一问题,是家人有可能会因为分家成为生意上潜在或实在的竞争对手,给企业发展带来压力。由于家族中人对家族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配方、经营特长、市场资讯,以及商业网络与人脉关系等,有同样的深刻了解并完全掌握,加上很长时间拥有相同的行使权,所以常会出现兄弟姐妹在分家后(或是夫妻在离婚后)做同一生意,大家成为直接市场竞争者的现象,香港的镛记酒楼(两房堂兄弟姐妹相争)、海天堂龟灵膏(两姐弟相争)和澳门的玛嘉烈(葡挞)饼店(两夫妻离婚后相争)等,便是其中的例子。


伤害家族感情

同样不容否认的, 是分家析产的举动反映了家族矛盾的表面化, 给家族感情造成伤害。与个人或企业的成长一样, 家庭或家族亦有其生长、成熟与衰老的生命周期。当一个由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族, 逐步走向父母年华渐老, 未成年子女则长大且各自成家立室之后, 内部关系─ 尤其是父子、兄弟、婆媳、妯娌─ 很自然会发生复杂的变化, 也让各种矛盾与磨擦迅速增加, 甚至更为盘根错节, 此时分家则成为内部矛盾与磨擦无法解决情况下的一种选择(Wong1 9 8 5 ) 。无论这种选择是自愿的或非自愿的, 所产生的结果或印象, 则是一家人和睦不再、亲人关系受损, 而家族及企业的发展难免受到影响。

分家的优势

毫无疑问,以上各个因素,确实有其不利家族团结与弱化企业发展动力的一面,给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做大做强造成障碍,但是,从过去多年的研究中,我们却可以从中观察到,分家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如洪水猛兽,给家族与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为虽然分家会给家族及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冲击,但却可化长痛为短痛,同时亦会产生促进竞争的正面效应(Zheng,2009);而更重要的则是,分家是中国文化下的一种“自然现象”,就算你不喜欢,你也得面对。既然如此,以正确态度处之,或是用“正面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来看待,则肯定比以负面逃避来得更具积极意义。

事实上,如果从正面心理学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分家析产会削弱资本积累的说法,基本上是立足于家产固定不变在某一水平的假设。如果家族能把企业做大,即俗话所说的“把饼做大”的理论,则分家并不代表会削弱资本积累。最值得参考的例子,是不少家族会在筹划分家之前,将家族企业上市,例如2011年时郑裕彤决定将经营超过80年的周大福(新世界发展的控股公司)上市,然后全面落实家族最后阶段的分家析产,这种做法可令企业的资产值大涨,然后按子女数目或表现分配持股量。

至于上市后的家族企业, 虽然会产生家族持股量下降的问题, 例如会令其身份由原来的多数控股股东(majority-controlledshareholder),变成小数控股股东(minoritycontrolledshareholder),但基本上仍能紧紧地掌控企业,李国宝家族紧紧掌握着东亚银行便是很好的例子(郑宏泰、高皓,2016),这都表明企业借着上市进行分家析产,并不一定会削弱家族的资本积累。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上市与分家相结合,更可以连消带打地化解家族内部矛盾效果,因为如果有家族成员觉得难以继续留在家族企业,宁可选择离开,那么其退出机制可以更为公开公正,只要在股票市场中出售股权即可,这样可以更好地化解家族矛盾。

另一方面,分家析产虽然意味着兄弟姐妹们团结不再,各走各路,但他们的各自发展,却又可间接促成家族人力资源与生意投资等多元化,降低家族的发展风险,这在投资及政治经济环境波谲云诡且变化多端的年代,又显得十分重要。众所周知,在创业阶段,就如开疆辟土之时,确实须要集中军力与战斗力,争取胜利。但是到了建立王国,须固守家业时,人力资源与生意投资的过度集中,则会产生全家只做单一生意,而投资则有欠多元的问题。当然,如果社会环境一直无风无浪,投资过于集中所产生的问题,或者不会太大。但如果遭遇时局逆转、市场气氛大变,则会产生各种预料不到的问题,轻则影响企业起落,重则危及家族和企业存亡,可见家族与企业无论人力资源或是投资的多元化,均十分重要,对此家族中人不应掉以轻心。

与分家析产会令家人成为生意潜在或实在的竞争对手问题一体两面的,是分家析产会激发家族成员之间的各显神通、尽展所长。因为兄弟姐妹们为了证明自己并非纨绔一辈,也不会示弱,在分家后往往会表现得格外奋发图强、努力打拼,以争取好成绩(Zheng,2009)。值得指出的是,不少华人家族总是让人觉得充满企业家精神,所以不少家族企业常被称为“企业家族”(enterprising family)。究其原因,其实与分家制度容易滋生自立门户行为有关,因为分家的安排,家族企业可为有意另起炉灶的成员提供创业启动资本,加上家族企业的成员总是拥有生产技术、商业资讯、经营及生意网络等条件,所以容易促使他们走上创业之路,将家族企业发展成榕树式家族集团(郑宏泰、高皓,2016)。当然,争取好表现不一定只是从商一途,有些成员会选择专业,有些成员甚至会加入政府,担任官员,这些均可令家族实现人力资源的多元发展。

无论是自愿或非自愿,分家的最终决定,无疑揭示了家族内部矛盾与磨擦已经到了不能和睦相处,甚至到了不能容忍与持续下去的地步,所以难免伤害亲人感情。但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看,这种安排,实在又能比较有效消弥矛盾、减少磨擦,因为分家之后,大家不用局限于同一屋檐下。因“抬头不见低头见”而常有争吵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并可令过去较为紧张的父子兄弟关系或婆媳妯娌关系得到舒缓。更重要的是,分家有利调动成员间的积极性,因为各人自立门户、另起炉灶之后,自然需要自力更生,自负盈亏,而且是多劳多得,因而可以避免未分家前某些家族成员或会被指不够勤劳努力,只是游手好闲等问题。

从以上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导致“富不过三代”或是家族企业难以做大做强重要因素的诸子均分制度(即分家析产问题),其实并不一定会成为窒碍家族企业发展的必然障碍,这表明坊间所指的“分家必弱”问题,并非完全正确。恰恰相反,因应家族生命周期的发展,在适当时期进行分家,一方面有助消弥家族内部积累下来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为家族踏上更高的台阶注入动力,所以其正面功效应该得到肯定。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