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在可预见的未来,做教育

编辑:日期:2018-05-10

父亲于松岭对儿子于越的认可,对自己教子有方的骄傲从不加以掩饰。 2009年9月19日,于越回到东方剑桥的第三年,于松岭曾发布博文—《我培养出了合格的接班人》,千余字间,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相比父亲于松岭,儿子于越很少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与“我”有关的内容。社交媒体上,除了公司新闻、教育新政、经营金句,就是转发集团官微以及父亲的微博。

性格温顺,唯父命是从?那不是于越。他是个骨子里就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并且从不避讳要把企业做成教育行业全国老大的决心。凭借着有远虑的头脑、坚定的信念以及接受过的良好教育,于越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对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进而打磨新世界的话题格外感兴趣。

于越认为自己与父辈的性格和成长路径并不相同,但和他共事的人却称“他也强势”。“我同事说的,可我没觉得,”于越边说边笑。其实对于这样的评价,他心里也是有一丝认可的。

18岁, 别人家的孩子

于越,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中考,他以数学满分的成绩在哈尔滨市六万考生中排名第一,最终考取黑龙江省最好的高中;高考,志愿表上仅填写一行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看似是一场大冒险的开始,却以北大录取通知书力证一切;2003年开始留学于英国华威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被德国西门子公司和中信资本聘用,2008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教育管理博士……

这些手中三个“一”的经历让于松岭感慨不已,但在于越眼中,也并非了不起的成就。

1999年,结束高考后的那个暑假,于越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开家书店—他这样计划着。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黑龙江省级重点中学,也是于越高中时曾就读的学校。除京籍考生外,这所中学一直是清华、北大生源的主力军。18岁的于越非常清楚什么是高考,也知道提高成绩对于学生和家长的意义。他的书店就是从哈三中的教辅资料出发,参考书、练习册、课堂笔记……这些被重点中学老师敲黑板、划重点的知识集合,很快成为当地学生趋之若鹜的“圣经”。除此之外,于越也邀请当地的高考状元,包括已收到清华、北大等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霸”们到书店来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人太多了,书店门口经常排队,很多高校还请我们去分享学习心得,后来我们开始兵分两路,一拨人到各个学校演讲,一拨人留在书店。”采购、出版社、供应商、书店经营模式,这些都是于越自己一手操办。“我不太认路,找出版社的时候,边看地图边开车。记得那年夏天天气非常热,当时怕费油不敢开空调,就一路开着窗户,汗珠不停地滚落……”

小书店盈利了,尽管这不是于越的首要目的。他不记得具体挣了多少钱,只为自己的想法能真正落地且合理开展感到兴奋。

26岁,起步与站定

2006年,带着在西门子和中信的工作经验,于越进入东方剑桥,回到父亲的身边。“我还是属于比较有个性和主见的。我想干点和我爸不一样的事儿。”于越毫不掩饰自己的念头。

幼儿园是他眼中的机会。这个东方剑桥还没碰过的“新大陆”,相较于大学,个体投资量小、可复制能力强,在于越看来,这些独特的商业优势足以构成他事业规划的底色。

“这块事情你别管”,从一开始,于越就和父亲谈过。于松岭也支持儿子的这股冲劲,他想看看这个毛头小子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

幼儿园的业务要想从零开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完成投标。一周之内,于越两次通宵,其余五天都是凌晨四五点睡,只睡三四个小时觉,白天跟同事们一起写投标材料,晚上去印厂盯印刷,第二天再送到教育局参加投标,连轴转一周后,两块标的到手。再后来,于越索性住到了幼儿园里。这个原本用来容纳大班孩子的空教室,仅有的一张床垫、一个布艺的简易衣柜,一套随时可拆卸的淋浴构成了这间屋子的全部。这里也成为于越最初创业的大本营。

装修改造,人员招聘,采购设备、器材,幼儿园的后续工作一件接着一件。入职西门子前,于越连自己的月薪都不细问,而如今,为了省钱,他甚至一个人开车跑到义乌,“去了以后发现,便宜还真是没好货,得找自己信得过的供应商。”于越的供应商—用他的话讲,从创业的第一天就跟着他干,几乎都是合作十年以上的老伙计,合作能够保持长久得益于 “丑话说在前头”的作风。他和供应商之间有着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合作的前提必须是质量有绝对可靠的保证,做得到,就能长久。

与父辈不同的是,80后的创业者从小接受的教育更为系统,生活上也没有迫切的危机感,两代人在创业这件事情上,难免会有观念上的差异。

“从一开始我的目标就很明确,要做全国老大。”于越口中的全国老大需要数量和质量并行,缺一不可。但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也着实不少。幼儿园的规划、定位应着眼于高端市场还是偏向大众?如果是高端市场,只剩北上广深尚可发挥,但即便在北京,五到十家就算是到头了,虽然小而美,但注定与全国老大背道而驰。于是,面向大众的中端学前教育市场路线就此明确。但战略规划上仍有问题让他苦恼,“应该是锁定一个城市开二三十个园,还是不同城市同步开启战略布局?”于越没少在这方面费脑筋。

“后者难。”于越停顿了几秒说道:“但我选后者。”

城市的选择是破题的关键,前些年鄂尔多斯房地产大热时,曾有人力荐于松岭进军鄂尔多斯,并对其未来发展的独特优势大作阐述,于松岭动心了,但是于越对此却持反对意见。“看城市不单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要看当地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状况、师资供给水平等一系列条件,机会和‘坑’往往只差一线之隔。”于越感谢自己当年的坚持反对,“现在鄂尔多斯变‘空城’了,当时如果拿下,基本上就是死。”

28岁,一起改变

于越与父亲在管理理念上的差异随着他逐步深入东方剑桥的业务而日趋显现。 2009年,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欧商学院等39所名牌大学参加了“第二届北京大学MBA案例暨2009东方剑桥杯全国邀请赛”,于越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理念得到了肯定,两代创业者的管理理念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融合。

融资。

找钱,是中国许多教育机构现行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很多国外的VC、 PE公司也在同步观察中国的教育机构,逐渐热络的教育市场未能打动于松岭的坚持:反对找人合伙投资。“赚钱容易,分钱难,矛盾出现会导致企业崩析”。稳健、内涵式的增长模式才是他的风格。

“100%拥有一个企业不是目的,应该把企业做大。饼大了之后即使分到的份额少一点,但是企业大了,拥有的东西会更多。”于越认为父亲从创业到现在错过了很多机遇,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资金限制。“一旦别人都解决了资金的瓶颈,有了钱可以去买,东方剑桥的竞争优势会逐渐变小,甚至变成没有优势。”父亲的固执让于越有点着急。

他建议集团出让一定股份,投资公司只参与重大决策,在操作层面不会插手。由于教育行业对专业知识依赖性比较强,投资公司在重大决策上也一定会听于氏父子的,所以,不会有失去控制之虞。这样,逐渐打消了于松岭的顾虑,改变策略,准备走融资扩张的道路。

新事物。

于越在2008年就开始着手研发ERP系统,这套在他看来有助于规范流程管理的系统急需出现在东方剑桥内。“引进ERP,是防止有人钻空子。比如幼儿园收费的优惠,有些人就私下批了;小学的兴趣班出勤人数大于缴费人数;采购上出现挥霍,等等。虽然有些事情还需要其他手段控制,但像特殊审批是可以控制的,每一个流程都要在系统上显示,只有我在系统上批了,财务才能收钱,这个权限到不了园长那儿。”

从自己的幼儿园业务开始,先在三个园内试行ERP系统,过程中,于越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有一些老校长甚至根本不会使用电脑。来自下面的反对声越发强烈,于越最终给员工统一开了一次说明会,强调使用ERP的好处、能达到的效果,讲解后他非常明确地“强制”大家去实行。

“2008年ERP开始研发,2009年上线,迄今十年。全国140余家幼儿园工作流程清晰、有序、高效。而且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园系统里,我们是唯一一家使用ERP的教育集团。”于越现代化的管理举措所带来的不断进步让于松岭也开始反思。

 “处理分歧的过程就是双方不断成熟的过程。”每次分歧后,父子两人也都会各自反思,父辈们的观念已经很难改变,于越开始调整自己。

36岁,新起点,成就更好的教育

于松岭曾说自己到了65岁就不干了。“能信吗?”听到这样的说法,尽管于越半玩笑地调侃着,但随着年龄的渐长,他开始愈发理解父亲的不易。于越说,自己现在如果去掉陪家人的时间,就剩下吃饭睡觉了。

他没想过自己65岁时在做什么,但对于东方剑桥未来的发展倒是想得很多。“幼儿园现在的体量规模太小了,要做到1000家以上才行,但受法律、政策变化、内外部管理各种因素的制约,有难度,不过我们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而对于整个集团来讲,我们要做到中国学历教育里的老大,覆盖大众,特别是对一般家庭的教育也做出一些改变,让更多的人受益。”

除此之外,全力布局海外市场也是于越关注的重点。东方剑桥目前收购投资了一些国外学校,全力打造全球化的平台。

2017年9月,东方剑桥与英国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机构Busy Bees达成合作,Busy Bees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幼儿园落户哈尔滨,同时完成哈尔滨首家学前英式教育体系的建构和落地。2018年初,Busy Bees国际幼儿园相继落地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东方剑桥教育集团也通过Busy Bees的国际教育网络,推进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传播。

今年1月31日至2月2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首次开启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而本次访华也促成了两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英国政府官网就提及英国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机构Busy Bees与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的合作事宜。2月1日,在北京英国大使馆官邸,Busy Bees创始人John Woodward与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于越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达成双方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战略合作。“我们是唯一一个在大使馆里签约的教育项目,而且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中英商业论坛上讲话时还提到Busy Bees和我们的合作。”

距离2006年,如今已经是于越投身教育行业的第12个年头,褪去初出茅庐的青涩,如今的于越对教育的领悟、情怀和对于教育者身份的坚持都更加坚定。于越说,做好教育事业将是他一生努力的方向,这点让父亲很是感慨,传承的核心要义大抵就是如此。2015年于越加入传承中国俱乐部,这是一个汇集企业传承人、青年创业者、跨界型菁英人才,旨在凸显中国新生代企业家正面积极的社会形象、促进国际间合作发展并倡导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交流平台。于越作为传承中国的理事之一,今年3月29日受聘成为北京大学荣誉校董。作为目前北大在国内最年轻的校董,这一荣誉的授予,让他觉得身上的责任更为重大。他个人甚至捐资5000万设立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能够将这个中心建设成开放的、跨学科、跨界的研究平台,助力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向好发展。

当谈及自己对于下一代的规划时,他并不执着于孩子是否会接他的班。“看他的兴趣,如果他和我一样,也在潜移默化间对教育感兴趣,那接班也未尝不可,顺其自然吧。”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