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莫里森:做慈善,要选对的人

编辑:李银莲日期:2015-06-03

        做慈善事业,领头人最重要具备什么条件?在美国东西方中心总裁查尔斯·莫里森(Charles E. Morrison)看来,不是财富、不是爱心,而是热情。从某种程度上,这个答案反映了在他眼中,慈善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业,没有激情和执着的付出,那些良好的初衷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也意味着,慈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谁的慈善

        莫里森所领导的美国东西方中心是是由美国国会于1960年批准成立的公益性、独立研究团体,多年来发起和参与多项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项目。

        作为一个哲学博士,对于这个世界所发生变化的洞悉构成其对于“慈善”二字独到的见解。“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是经济实力的强大,然后是包括教育、文化在内的‘软实力’的跟进,当国家利益得到保障之后,一国的影响力将体现在如何对地区甚至全球的共同利益进行承担,而这通常是需要通过投资全球公共产品来实现的。” 莫里森说。

        而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软实力”的塑造过程。统计数据表明,在1950年时,亚洲地区的GDP总量占到全球约六分之一,到2015年时,这个比例预计将提升至二分之一。这其中,来自中国的增长成为主要的增量之一。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领导力指数排行榜上的走势也画出了持续上升的曲线,而与之对应的是传统强国美国和欧盟区的影响力减退。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中国出现了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综合国力增强的面貌;而另一面,日渐拉大的贫富差距、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也让这个新兴经济体过早地开始体味“成长的烦恼”。“这些变化对于政府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在莫里森看来,政府的政策很难事事都照顾到,这就使得商业部门和慈善家们将在这种合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看到中国的企业家也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这表明大家都意识到很多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莫里森说。

谁做慈善

        意愿与实践之间,往往存在着现实的鸿沟。

      “中西方都有源远流长的慈善传统,但是两者间又存在着显著的不同。”莫里森表示,传统上,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大多是围绕着同姓、同乡、同族等“家庭式”的关系链展开,辐射的范围比较局限,而西方企业家的慈善活动则沿袭自欧洲的宗教传统,更强调普世效应。 这类源自文化的差异反映到现实中,则体现在慈善家对于慈善项目的取舍中。“要看到一个趋势,在一些关乎全人类前途的议题上,中国的慈善家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对于这样一个如何让社会更美好的重要命题,需要对于慈善本身有远见的理解,同时具备让这个意愿成为现实的能力的领导者,要选对的人。”莫里森说。

        莫里森尤其提到了互联网的将在未来的慈善活动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他看来,包括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慈善行为的影响力得到放大,同时资源的配置变得更为容易。过去慈善活动的领袖必须大多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凭借他们的影响力来推进慈善事业。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些具备热情、冒险精神、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的年轻人或许会走到引领慈善事业的前端,通过整合资源而迅速地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