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大数据

编辑:日期:2018-09-10

2017年, 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法制环境逐步改善、政府扶持持续加码、信息技术创新赋能、社会需求升级转化、社会认知提升扩展等前提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数据指标在2016年的基础上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中国慈善组织发展概况

2016年91日,《慈善法》实施以来,慈善组织成为中国慈善法治体系最重要的规范主体之一,同时也成为联系各方慈善参与者的枢纽和抓手,慈善捐赠、慈善募捐、慈善财产、慈善服务、慈善信托都离不开慈善组织,法律责任也主要针对慈善组织进行规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只有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才能被认定为慈善捐赠,才能享受税收优惠。因此慈善组织的等级认定成为推进《慈善法》落实的一项基础工作,慈善组织也成为观察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重要方面。

在慈善组织登记认定方面,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研究中心《中国慈善法2017年实施报告》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1231日,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已经达到3378家,新增2749家;在已经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中基金会共2702家,占比将近80%(见图1)。

据基金会中心网实时观测统计,截至20171231日,全国基金会总数突破6000家大关,达到6406家,年增长率为10.09%。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819日,全国基金会总数已经达到6699家,较2017年增长293家。

在全国基金会数量保持增长的同时,基金会净资产也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的最新统计,全国基金会2016年末净资产总量达1378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174亿元,增长14.45%。从每年基金会的平均净资产情况看,2013年以后,基金会的平均净资产略有下降(见图2)。

近年来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总额也基本呈增长态势,2016年全国基金会捐赠收入为487亿元,较2015年增加106亿元,提高了27.82%。相较于2013~2015年平缓的增长,2016年慈善捐赠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与捐赠收入趋势相似,基金会的公益支出也保持增长状态。2016年全国基金会公益事业支出为429亿元,较2015年增加114亿元,提高了36.19%,公益事业支出在2016年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见图3)。

 《慈善法》实施后,慈善信托也正式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据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2017年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统计,在2017年中国共有24家信托公司和7家慈善组织成功备案了44单慈善信托产品,比2016年增加了22单。这44单慈善信托涉及教育、扶贫、儿童、扶老、环保等多个公益慈善领域,促使资金规模达到6.94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6.09亿元;但合同金额规模仅为7.89亿元,比2016年骤降22.96亿元。

在看到中国慈善组织数量、捐赠收入及公益支出日益增长的可喜局面时,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慈善界经常会不自觉地把社会组织的整体数量、社会捐赠的总体规模等数据的增长视作衡量自身发展的关键尺度,导致对整个行业增长效率、质量与结构的忽略。其结果是,中国慈善界对自身发展的深层问题、挑战与风险重视不足,战略发展意识薄弱。

中国企业的公益慈善方式

尽管捐赠额并非衡量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但是慈善捐赠数据对于公众认识慈善事业、理解慈善事业发展必不可少。据统计,2016年中国社会捐赠总量为1458亿元,其中,企业捐赠比重相比前两年变化不大,比2015年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在总量的7成左右;个人捐赠占比约为21.09%,比往年略有提升。企业捐赠始终是中国社会捐赠的最主要力量(见图5)。

而从监测样本中的企业捐赠数据中分析所得,2016年度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港澳台资和侨资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四种企业类型分别占企业总体捐赠的比例为36.70%49.65%3.49%10.16%。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仍然保持捐赠企业数量和捐赠金额规模方面的优势。外资(合资)企业的社会捐赠额逐年减少。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构成了企业捐赠的主力(见图6)。

传统的教育助学和扶贫助困仍是最受企业关注的公益领域,其次是环境保护、灾区援助和医疗健康。大部分企业会同时关注多个公益领域,关注领域的数量较为分散。国企关注的领域普遍较多,民营和外资企业大多关注三个以内领域。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信息的披露更加充分,形成了更强的行业规范。民营和外资企业并未有报告或者详细的公益活动信息披露,活动信息较为零散。

企业参与公益的模式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直接捐助、捐助专业机构、直接运作项目和产品公益。

1.直接捐助,即企业自发对受助对象进行捐赠或帮助,例如定点扶贫或者助学,直接帮助困难群体等。直接捐助是众多企业的第一选择。

2.捐助基金会或者公益组织等专业机构,或通过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完成公益项目。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外资企业更愿意选择与专业机构合作,更少直接捐助。这是现代公益专业化的体现,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企业直接设计、运作公益项目,近两年这种公益模式大幅增加,这种方式需要持续的时间和人力投入,通常是企业较为重视的品牌公益性项目,或是员工志愿者参与的项目。大量企业投入人力、精力,深度参与对口扶贫地区的整体开发工作,企业派干部驻村、志愿者长期服务等,这已经相当于企业直接设计和运作项目。

4.企业将自有产品或技术向公益组织开放,以实现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提升。一些互联网企业,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开发互联网产品的方式参与公益,成为大量公益组织的技术支持和公众参与平台。互联网企业拥有独特的技术和用户、渠道等优势,已经全方位影响和改变着公益行业的生态。

这四种模式并非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关系。直接捐助看上去比较简单粗暴,但若是重在凝聚和客户的企业回访活动,直接的交流、互动、捐助也许更合适,有助于凝聚人心,帮助志愿者建立对公益的基本认知。但是直接捐助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喧宾夺主,对受助人造成负面影响。从很多企业的活动介绍和使用照片的情况来看,这方面意识还相当不足。而企业直接设计运作项目,是否就比捐赠给专业机构更进一步?也未必。自有项目面临企业内部管理和人员问题,有头无尾很常见,很多时候捐赠公益组织反而是好选择。产品公益由公司天然的主业优势决定。所以一家企业适合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公益模式,需要不断地摸索磨合。

2017年,国家层面的慈善制度体系建设与民间层面的实践探索的思想交锋,都不乏亮点;但是距离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要发展和坚持什么样的慈善?倡导和建构什么样的慈善文化?这些问题,都在等待回答。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