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的使命是什么?就是要承前启后,将苏绣艺术的魂传下去,培养一批年轻人。
文/郑晓芳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明代正德年间户部尚书王鏊编纂的《姑苏志》曰:“精、细、雅、洁,称苏州绣。”事实上,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到了三国时期,作为艺术欣赏品的苏绣已经出现。到了宋代,苏绣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苏州人士张应文著《清秘藏》一书中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生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
到了清代,苏绣的技艺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清末“刺绣皇后”之称的沈寿,原名云芝,因她创作的佛像等作品深受慈禧太后喜爱,慈禧赐名“寿”字,遂易名“沈寿”。她将西洋画的特点融入刺绣,开创了“仿真绣”,代表作《耶稣像》获得“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一等大奖。新中国成立后,李娥英、顾文霞两位刺绣大师挑起了苏绣的大梁,她们是国家文化部授予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对苏绣技艺的发展和苏绣艺术的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代苏绣第一人”以针线表达时代
苏绣传至当下,被誉为“当代苏绣第一人”的姚建萍,不但继承了苏绣两千多年来积淀的传统技艺与手法,更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融针绣”风格,同时提出“以针线表达时代”的创作理念,创作了一系列表达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作品,将苏绣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姚建萍带领团队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性的原创作品,四次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创作了多幅巨型刺绣作品,被国家级部门和艺术场馆收藏。其中,《和谐一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由北京奥运博物馆收藏;《早春江南》收藏并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海纳百川》由中南海收藏;《丝绸之路――满载而归》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玉兰飘香》收藏并陈列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宾厅;《锦绣河山》由中国美术馆收藏;《新辉煌》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其间,姚建萍带领团队为国家创作了一批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政要。《英国女王》和《岁月如歌》被白金汉宫收藏;《侍女蹴鞠图》被国际奥委会永久珍藏;《其乐融融》被西班牙王室收藏。姚建萍团队也因此被称为“国礼团队”。
1967年,姚建萍出生于“苏绣艺术之乡”苏州镇湖一个苏绣世家,她从小跟着母亲采桑叶、养蚕,在母亲的绣花绷前帮忙理丝、穿针,耳濡目染。17岁时,姚建萍已是镇上绣花的一把好手。1985年,姚建萍放弃了高考,从此将刺绣作为自己唯一的出路。1989年,在大女儿8个月的时候,姚建萍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拜师学艺的机会。在求学机会与抚育幼女的两难抉择中,姚建萍选择了前者。在学艺的四年里,姚建萍每月只回一次家,苦练各种技法,从基础针法到肖像绣,如痴如醉地吸收着徐志慧老师一生累积的绣艺精华。1994年,姚建萍学成归来。此后的几十年里,她钻研苏绣技艺,培养年轻团队,在艺术道路上,开创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1998年,姚建萍苏绣作品《沉思》《吹箫引凤》在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斩获两枚金奖,同年,“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成立,定位于高端艺术收藏品牌;2001年,《蒙娜丽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2004年,《世纪和平――百鸽图》第二次荣获“山花奖”;2007年,《父亲》第三次荣获“山花奖”;2009年,《江山如此多娇》第四次荣获“山花奖”。再往后,“山花奖”组委会索性邀请姚建萍担任评委,以让其他参赛选手也能有得奖的机会。
自“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创建以来,姚建萍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组建了当代中国刺绣领域顶尖的创作团队。2009年,姚建萍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传承人的传承
姚建萍是幸福的,她的两位女儿真正做到了女承母业。大女儿姚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纽约苏富比艺术学院硕士、清华美院“刺绣工艺”课程客座教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优秀青年。她多次参与国礼苏绣设计创作,作品获中国“启迪·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迎春花奖创意奖等。2010年,姚兰为了将苏绣与当代设计与审美相融合,创立了“姚绣”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生活美学产品,使苏绣走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姚绣”品牌成为非物质遗产文化走进当代生活的实践探索,连续两年获得“新手工艺运动10大品牌大奖”,作为非遗活化的典型研究案例,被写入《工艺当随时代》等专著。
二女儿姚卓,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并即将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主修艺术。她与苏州博物馆开设合作课题项目《苏州刺绣历史及发展研究》,成立“姚绣课堂”,致力于苏绣教育推广、苏绣历史及技艺研究。她独立设计并制作的刺绣“鸢尾花”胸针被外交部选定为国礼,由国家主席习近平赠予法国总统马克龙夫人。其个人作品《深雪宦像》入选中国美术馆“锦绣中华――江苏刺绣艺术精品展”。姚卓先后荣获中国“苏艺杯”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江苏省“艺博杯―银针杯”金奖、苏州市“金桂”民间文艺奖金奖。
在初秋的丽日下,笔者来到风景如画的苏州,走访了位于苏州木渎古松园内的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位于李公堤上的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馆、姚绣旗舰空间,近距离感受姚建萍刺绣艺术的魅力,就苏绣专访了姚建萍,并与姚建萍的二女儿姚卓就苏绣的特色以及苏绣走入当代人生活的话题展开了交流。
Q:《家族企业》杂志
A:姚建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传承人
从将就到讲究,十年磨一剑
Q:在您学习苏绣的道路上,哪位老师对您影响最深?
A:我的母亲是我第一位刺绣老师,我从小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刺绣。放弃高考后,我在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学习过,得到过苏绣大师李娥英、苏绣前辈孙茂娟老师的指点。而影响我一生、与我情同母女的是徐志慧老师。徐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技艺高超的大师,她曾去故宫里复制清代的绣品,还曾出国表演,给西哈努克亲王做过刺绣。当时,苏绣的最高艺术机构是苏州刺绣研究所,徐志慧老师是苏州刺绣研究所的辅导员。但苏州刺绣研究所是体制内机构,不对外招生,也不对外开放,研究所的老师不能带我们这些体制外的喜欢苏绣的人。所以在整整三年时间里,我求学无门、四处碰壁。在我大女儿姚兰8个月大的时候,徐志慧老师因为得了病而退休,她离开体制后答应收我为徒,我终于有了系统学习苏绣技艺的机会。我在徐老师家里苦苦磨炼技艺,学了四年人物肖像技法。
Q:1985年,您放弃了高考,此后将苏绣作为一生追求的志业。您为何做了这样的选择?
A:一个原因是我确实喜欢刺绣,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绣得得心应手。中学时我住校,白天上课,晚上刺绣。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感觉大学离我很遥远,当时整个社会氛围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考大学,所以我没有坚定考大学的信念,很容易就放弃了。但是后来,我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我就开始后悔了。我的成绩并不比她们差,只是我没有那种坚定的考大学的信念。这也是生活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我懂得了人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目标。
大学被我轻易放弃之后,我开始思考未来的路如何走。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苏绣,而且我的性格安静,从小可以连续坐十个小时,打毛衣或者做手工。从那时起,我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就是一定要把苏绣学好。
Q:您的大女儿姚兰有没有抱怨过,在她年幼最需要妈妈的时候,您没有陪伴在她身边?
A:大女儿姚兰出生后,我的人生面临“出不了家门,进不了师门”的艰难时刻。当徐志慧老师愿意收我为徒的时候,女儿才8个月大,全家人都反对我去学习。但苏绣是我的梦想,我不顾所有人反对,毅然决然做了一个狠心的妈妈,离开了家,到苏州城里徐志慧老师的家里学习,一去就是四年。这期间,每个月我只回家一次。
两个女儿从小学到中学,我都没有时间参加她们的家长会,孩子的作文得奖,我也没有办法到现场。我所有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在刺绣的各种题材、各种针法的训练、临摹和研究中。孩子们一直到高中,都无法理解我。我母亲得病,我也没有时间去陪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我的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也没有时间陪她们,我内心也有愧疚。孩子们到了大学之后,慢慢开始理解我了。欣慰的是,她们的成长还算健康。
Q:1998年,您的作品《沉思》获得了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从技法上看,这幅作品对传统的苏绣有哪些继承和突破?
A: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全国性的盛会,我带了作品《沉思》、几幅动物绣品和花卉题材的绣品。当时,文化界的老干部、社会各界对我的作品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对我来说,这是我从1986年开始从事刺绣,十年磨一剑,从“将就”到“讲究”的一个小小的成果展览。也是这一次的得奖,让我坚定了走精品苏绣之路,因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过去十年的苦苦钻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绣只是一个加工业,做的是一些日用品和戏剧舞台表演的戏衣,不讲究精工细作,不太注重造型、色彩、针法,就是我说的“将就”。但是,将苏绣上升到“讲究”的层次,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有色彩的表达、光影的表达、有精心的构思与构图。另外,我运用了苏绣中独特的“丝理”和“分丝”技术,“丝理”是苏绣大师沈寿在创造仿真绣时研究出来的技术,用刺绣线条方向的排列来表现物体的凹凸转折、刚阳向背。“分丝”技术也是苏绣独有的,一根丝线,通常可以分到1/64,甚至1/128,因而苏绣表现细节可以无限地细化。我是扎扎实实对于苏绣传统的技法进行了学习、临摹和实践,并作了独特的发挥。
绣随时代,打造一个品牌
Q:您的刺绣风格被业界概括为“融针绣”,开创了苏绣艺术的新境界。如何理解“融针绣”?
A:“融”就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将油画、摄影、雕塑、国画、书法的线条、结构、色彩、光影变化融于苏绣的创作中,与苏绣传统的平针绣、乱针绣等技法有机结合,注重作品的唯美主义,强调光影的自然过渡,追求色彩的斑斓丰富,在题材的选择上,把握时代特征,紧扣时代脉搏。“融”,既是针法之融,古今之融,也是中西之融,物我之融。“融针绣”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文化理念、创新理念,为苏绣在当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Q:1998年,您创立了苏州镇湖刺绣研究所,关起门来研究刺绣技艺。当时正是市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您和您的团队却开始“坐稳冷板凳”。
A:1998年获得大奖后,我先后受到了两任国家总理的接见,受到全国妇联和中国文联的表彰。那个时候也正好是市场经济开始活跃的时期,我已经付出了多年的积累和磨练,手上功夫很扎实,也有了知名度,完全可以去走市场化路线,开店赚钱去了。但是我当时想,如果我纯粹去走市场化路子,苏绣艺术的魂怎样在我们这一代传承并且发扬下去?所以,最终我选择把苏绣作为一门艺术来追求和探索,放弃了纯粹的商业化道路。
Q:2000年,您提出了“绣随时代”的理念。这个理念是如何产生的?
A:从1986年到1998年的十几年里,我完成了苏绣技艺和针法层面的积累和突破,平面、光影、立体、造型、色彩、透视都能拿捏到位;从题材来说,动物、人物、花卉、山水也都得心应手。那么接下来,我觉得要从题材上去突破,用传统的苏绣技法来表现这一代人的情感和新时代的面貌,苏绣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于是我提出了“绣随时代”的理念。从创建“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开始,我的身份从一名单纯的绣娘,转变为多重身份的组合,既是导演,又是编导,还是主演。苏绣从我一个人的信仰和追求变成了一批人的信仰和追求。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我们整个创作班子,投入时间、精力、资金、情感,从起稿子开始,创作富有时代精神的题材。
这种压力完全是自发的,动力来自于我们对苏绣艺术的执着。朱龙泉老师是我志同道合的搭档,他是苏州文化界有名的专家,他的想法也是希望在新时代里做出不同的东西来,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联手酝酿、构思了一批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在2000年之后的10年里,我们创作了一批富有时代性的原创作品,四次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创作了多幅巨型刺绣作品,被国家级部门和艺术场馆收藏。
我们用十年的时间,锤炼了一支团队、创作了一批作品,打造了一个品牌,站到了苏绣艺术金字塔的塔尖上。2009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项目传承人称号。传承人的使命是什么?就是要承前启后,将苏绣艺术的魂传下去,培养一批年轻人。我觉得我是称职的。
“姚绣”的传与承
让传统艺术走入当代人的生活
Q:2010年,您的大女儿姚兰创建了“姚绣“品牌,您怎么看这个品牌?
A:我在1998年创建的“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这是一个高端收藏品牌,它只能被塔尖上的一部分人欣赏到。苏绣最初诞生的时候,是为老百姓的生活服务的。如何让当代的年轻人也能接触到、购买到苏绣这样美好的艺术产品,让当代的年轻人也能够接收到苏绣这样美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就得让苏绣走进当代人的生活里去。正好我的大女儿硕士毕业,二女儿本科毕业,她们本来可以有机会干其他轻松一点儿的工作,但是我希望她们不要去别的地方工作,要把苏绣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家族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使命。
两个女儿也很懂事,她们开过眼界,又有这么一个家庭氛围,是最适合来传承的。所以,在2010年,我的大女儿姚兰创立了“姚绣”品牌,通过设计,将苏绣转变成时尚的、年轻的、可以穿戴和日常使用的产品。
Q:目前您的女儿、女婿都在家族品牌里工作,您如何规划您的家族事业?
A:我希望我的下一代能够牢记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能够吸引、引领一批年轻有为的设计师和刺绣专家,将“姚绣”打造成中国的爱马仕。未来是年轻人的,只有年轻人加入到传承苏绣的队伍中来,用年轻人的创意和审美创作出一批时尚的、有温度的苏绣产品,才能让苏绣真正走入年轻人的生活,苏绣这块传统文化瑰宝才能代代相传。
Q:刺绣这门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有哪些特点?
A:刺绣这门艺术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使用了一种非常精贵的带有生命属性的材质—蚕丝。蚕丝本身的物理属性,它的反光和娇贵的质感,赋予了刺绣独特的艺术特色。苏绣是苏州和江南这片土地养育的手工业者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因而带有江南的地域特色,“精”“细”“雅”“洁”四字,精辟地概括了苏绣的特点。和湘绣、粤绣、蜀绣相比,苏绣更常用于表现一些精细、雅致的画面或主题。
Q:您如何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东方的美学理念融合起来?
A:在我眼里,东方和西方的美学理念和设计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作为一个在苏绣的世界里耳濡目染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我希望用苏绣这种非常独特的技艺和材质去探索无限宽广的艺术表达空间。我会比较擅长用设计师的理念,加上艺术家的表达手法,将苏绣艺术用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走向更多人的生活,而不是让它仅仅存在于博物馆和艺术空间。
Q:“姚绣”品牌目前做了哪些尝试,以让苏绣走入当代人的生活?
A:在“姚绣”品牌创立之前,我身边的同龄人对苏绣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知道有苏绣的存在,但不了解苏绣的技艺和制作,不了解苏绣为何能流传至今,成为文化瑰宝。这些年,“姚绣”品牌不断推出了新的艺术作品和产品,推出了苏绣首饰系列、苏绣文创系列、苏绣摆件系列,收获了非常多年轻人的喜爱和好评。当人们想要寻找一件非常特殊的礼物或者为家里购置一件独特的摆件,他们或许没有办法购买一件苏绣收藏品,但可以购买“姚绣”的摆件。比如我们的苏绣腕表,它的表盘是苏绣手工制作而成,这是一种非常内敛的表达,能够阐释我们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外在内敛低调,但当你细细去观看的时候,又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样的工艺和技法。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拓宽苏绣的媒介和形式,不断地打破苏绣传统的使用场景,让苏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