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没有吃过本杰瑞公司(Ben & Jerry’s)的冰淇淋,但对于他们的“胖子老公”、“烘焙了一半的花生酱”、“今晚的粉团”等口味一定会感到好奇,想试试究竟是甚么味道。本杰瑞公司利用美国佛蒙特州有名的鲜牛奶和奶油,创造独特的口味,所生产的冰淇淋以香醇口感和新奇口味而驰名全球,公司最特别之处,是其以“社会价值为主导”的企业使命,冲击了利润导向的资本主义。
坚持三条底线
1978年,两位26岁的童年好友,班(Ben Cohen)和杰瑞(Jerry Greenfield),各自花了5美元,念了一个冰淇淋制作课程。之后他们筹集了一万二千美元的资金 (其中四千美元是贷款),在美国佛蒙特州一个改建的加油站开了一间小小的“本杰瑞”自家制冰淇淋店。他们虽然没有营商的经验,但他们对制造冰淇淋的澎湃热情让这家寂寂无名的冰淇淋小店,很快便在开业首几年赢尽声誉。
那时他们也没有特意去发展甚么企业社会责任,只是觉得要好好回馈社区,因此早于80年代,本杰瑞公司已经开始举行年度的免费冰淇淋日来回馈社群。
他们是社会企业的先峰,业务融合社会效益,把企业社会责任发挥到极致。公司提倡当时完全崭新的概念:共享繁荣(linked prosperity),意思是所有跟业务有关的相关利益方,不论是员工、供应商、农民、特许经销商、顾客、邻居等,都能共享繁荣。除了制造世上最优质的冰淇淋外,他们更以改变社会为使命。
班和杰瑞的公司要同时遵从三条底线:
1. 产品方面:他们要制造最优质、最天然和最创新的冰淇淋。
2. 经济方面:他们要有盈利增长,增加股东的价值,以及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和财务上的回报。
3.社会方面:企业与在社会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更主动提出创新的方法去改善社区的生活素质 。
社会价值是他们公司的核心信念,不论在产品、财务、还是营运方面所作的决定,都会基于社会价值去考虑。例如,公司引入巴西热带雨林的坚果来创造新的冰淇淋口味,为这些植物长远提供一条有经济效益的出路,制造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无需把这些树砍掉。
财务上的决定也是社会价值主导的。为答谢佛蒙特居民的支持,当公司于1984年上市的时侯,他们把首次公开募股的七万五千股先让佛蒙特的居民认购,让他们共享公司的成功。
营运上,他们以保护环境为目标,因为销售增长快速,连带制造冰淇淋所流出来的厨馀也相对增加。为了不让这些沾了牛奶但可食用的厨馀流入水源污染环境,他跟本地猪农合作,赞助他们小猪,让这些猪去吃厨馀,制造四赢局面:猪、猪农、企业和社区都有得益 。
他们给予员工高于市价的工资,亦把税前7.5%的利润捐给公司的慈善基金。更创新的是,连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薪酬也不能超过新进员工薪水的五倍,这在开始实施的当时成为一时佳话。
虽然公司以平衡这三个目标为原则去经营,但很多时侯,这三条底线会互相抵触。在公司发展早期,他们一心要生产“人民的冰淇淋”,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低,因为他们希望不论什么阶级的人都可以享受优质的冰淇淋。可是这样的低价格无法为他们带来利润,引发财务上的难题。最后,他们明白到,假如公司经营不下去而要倒闭的话,那所有的愿景都会破灭,更遑论甚么“人民的冰淇淋”了。因此,最后他们选择了加价,让公司继续发展。
要维持以上三重标准(triple bottom line)虽然困难重重,但这些社会元素为本杰瑞公司建立了有别于其他冰淇淋店的独特性,带来很大的社会回响和媒体关注,加速了冰淇淋店的业务发展,其营业额1984年是四百万美元,至1993年,已经增加到一亿四千万美元。
合约抗衡大企业
可是在2000年,这家公司还是难逃被大集团并吞的命运。两位创办人突然把公司以每股43.6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联合利华,总价达3.26亿美元。这个举动震惊了业界,也带来社会上普遍对二人失望的负面声音。支持者认为,当公司被跨国企业收购后,公司的灵魂也会随之消失。
可幸的是,班和杰瑞在卖盘之前,花干了心血,制造了一份能确保公司理念长存的销售协议书,经历了两年的谈判,企图约束联合利华对公司的控制。
协议书容许本杰瑞公司维持为一间拥有独立董事会的特许公司, 联合利华只是公司唯一的股东。董事会的主要责任是保存和继续扩展公司原有的社会使命,保卫品牌的道德标准,而联合利华则负责财务和营运上的事务。因此,联合利华虽然拥有本杰瑞公司,但却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从而有效确保了公司的独立性。
另外,对于重要的商业决定如更改冰淇淋成份和推出新产品等,董事会有权否决。同时,董事会也有社会使命方案的主导权。联合利华必须继续支持公司的社会使命,如赞助年度的社会效益审计报告和捐钱给基金;当业绩好的时侯,这些慈善开支也要相对增加。
联合利华也需要付给员工远高于法律最低标准的工资,假若他们不能履行这些协议条件,董事会有权提出法律诉讼,而且联合利华要负责诉讼的费用。
最重要的一项是,联合利华要永远信守这些承诺!
班和杰瑞二人虽然在卖盘后,因为社会的压力,再没有参与公司的管理和董事会工作,但他们跟联合利华所定下的严苛协议书,建立了一个抗衡利润最大化的框架,可以有效确保公司的社会精神能延续下去。
联合利华虽然刻意保留了本杰瑞公司的社会文化,但作为跨国企业,他们不得不对公司进行一些改革。例如,为了减低成本,他们进行裁员和关闭了一些冰淇淋工场;同时让联合利华的员工到本杰瑞公司工作,冲击了小公司文化;本杰瑞公司也要应用联合利华的企管工具,如工作表现管理系统等。这些举动虽然为本杰瑞公司的员工带来不安,但这样却扭转了公司的经营危机。
在卖盘后的八年,联合利华和董事会双方经过多番努力去平衡三条底线,最后才为公司找到一条出路,重新振作。
B型企业改变社会
今天,本杰瑞公司的年度销售达五亿美元,产品销售于35个国家。它除了是一间国际知名的冰淇淋公司,也是一间B 型企业(Benefit Corporation,公益公司)。
冰淇淋的所有成份都是公平贸易和非基因改良的,而且公司要求奶农采纳严格的环保标准,同时也会支助他们达这些标准的成本。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领导者,这几十年间,本杰瑞公司(Ben & Jerry’s)在平衡利润与社会效益之间都走过不少低谷。在卖盘前,公司的非主流管理风格,因为欠缺投资者所要求的财务和管理上的规律,股价一度从1993年的34美元跌倒1999年的17美元。
虽然快钱的诱惑在资本主义时代无所不在,尤其在大企业里,利润和社会使命间的角力永远没有终点,但是本杰瑞公司向主流企业证明了经济增长和成功跟社会使命不一定是互相抵触,“人民的冰淇淋”也可以派股息;企业不单可以制定最佳实践的标准,也可以是改变社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