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回归制造业的再生启示

编辑:崔志光日期:2015-07-03

目前,我国正刮起了一股互联网思维的巨大旋风:“互联网+”如火如荼、迅猛发展、热浪滔天,“智能”、“互联”、“移动”等反映当今这个浮躁的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纷纷涌现并伴随着旋风漫天飞舞,互联网智能这个新兴行业里也涌现出一大批的创业大军,很多传统企业也开始急躁不安地思考该如何转型才不会被时代落下,更有大批传统企业也在这次巨大互联网旋风中被彻底“洗脑”而迷失了方向。而在这里,笔者想介绍一下著名的GE正在进行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手术,给我国热得发红烧得发烫的互联网思维泼一盆冷水。

GE,我们都非常熟悉,企业全称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创立于1878年,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市,2012年福布斯排行榜世界排名第3位,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从飞机发动机、火力发电设备到各种商用软件的开发,从矿山机械、油田天然气开采机械、净水处理设备、化学仪器到医疗设备和各种传感器,从LED照明、白色家电、智能仪表等家用电器到各种金融产业的服务,其产业非常广泛,而且无论在哪个业务领域,GE的市场份额都名列前茅,有的甚至是独占鳌头。目前,公司业务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30多万名员工,GE的现任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CEO)是杰夫·伊梅尔特。

自始至终,GE就是一个非常吸引世人眼球的企业。首先,它的创始人是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1878年,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先是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到了1892年,爱迪生电灯公司与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GE)。如今,GE是自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设立以来唯一一家至今仍在指数榜上的公司。其次,从1981年到2001年担任GE首席执行官的杰克·韦尔奇,在其在任期间对GE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尤其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让这个传统的巨头企业再一次大放异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和巨大的发展。杰克·韦尔奇本人也被世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营者”,他的经营手法和经营智慧被全世界的专家学者研究,也被全世界的企业经营者效仿。在他的带领下,GE也被众多著名的经济杂志和媒体誉为“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企业”、“最强大的企业”等。

GE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和长期以来的出色业绩,一直是我们国人崇拜和追随的对象。然而,就在光彩照人的背后,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也就是在杰夫·伊梅尔特作为CEO掌管GE之后的这段时间,GE经历过了无数的波折与考验。首先,就在2001年杰夫·伊梅尔特入主GE没过多久,美国本土遭遇了震惊全世界的空前大灾难—911恐怖袭击。由于GE有一项业务是飞机租赁业务,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全世界的飞机运输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GE的飞机租赁业务自然也就受到了重创;2002年,欧洲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范围的洪水灾害,GE的再保险事业也受到巨大冲击,为了尽可能地挽回损失,当时杰夫·伊梅尔特选择了将再保险事业出售,但最终亏损额仍然超过了20亿美元;2007年,由于日本政府下调贷款利率上限,强化了对消费者金融的监管力度,2008年9月,GE不得不将旗下的消费者金融信用卡融资公司“LAKE株式会社”出售给日本本土的“新生银行”;而GE所遭受的最大打击更是来自于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源于美国本土并迅速席卷全球的雷曼兄弟金融危机。面对被冻结的金融市场,强大的GE也陷入了艰难的境地,现金流出现了严重的断缺危机,整个公司也几乎面临破产清算。后来,先有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鼎力相助,后有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了巨额的资金支援,GE总算艰难地度过了难关,但此次金融海啸所带来的那些触目惊心,深深地烙在了GE经营阵容的心底。

仔细看一下GE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所经历过的这些危机,多数是在金融领域发生的。而迄今为止,金融领域的业务一直是GE的主要获利板块。GE在20世纪后期的腾飞,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CEO杰克·韦尔奇为GE打造了强大的金融业务板块。而在世界经济进入21世纪之后,国际金融上发生的接二连三的动荡,让杰夫·伊梅尔特和GE在处理和应对金融业务的危机上疲于奔命。于是,就在2015年3月末,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在每年一度的《给股东们的一封信》中宣布: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质变,金融产业给GE带来的风险已经扩大到原来的无数倍。为了保持GE的稳定健康发展,公司已经决定进行事业结构体制改革,将在2003年的时候占公司整体56%营业利润的金融事业,在2014年度已经缩减到了42%,到2016年度将缩减到25%以下,而且公司在2015年4月10日会出售一部分价值相当于250亿美元的房地产和相关的金融资产,最终在2018年度将金融事业的比重降低到10%。也就是说,GE要通过这次事业结构调整的改革,将目前在公司事业中占比重最大的金融事业板块逐步压缩,或者可以说:GE将从金融事业中撤退。

然而看一下2015年3月底的GE集团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知道,以飞机发动机和发电机械设备等为代表的制造事业的资产是2152亿美元,而金融事业的资产却高达4765亿美元。从拥有4765亿美元的金融事业中撤退,必然会伴随着大规模的事业调整和人员解雇,这可以说是一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送整个GE的大手术。风险很大,难度也很大。即便如此,杰夫·伊梅尔特还是决定义无反顾地推行此次前无古人的改革,这足以见得GE经营阵容这10多年来对金融事业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质变,金融产业给GE带来的风险已经扩大到原来的无数倍。

那么,压缩了金融事业板块的GE,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呢?在《给股东们的一封信》中,杰夫·伊梅尔特强调要将GE打造成“在新时代中依然具有广泛的领导力的综合事业体”。就在《给股东们的一封信》公布之后,世界各大经济新闻媒体就立刻做出反应,通过此封信的内容来解读GE将来的发展规划。而也就在第二天,各大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将类似于“GE,脱离对金融业的依存,回归制造业”的题目搬上了头版头条。原来,GE的本次事业结构的调整,是在压缩金融事业的同时,充实和增强在传统制造事业上的实力,其中主要包括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相关的产业机器机械的生产和制造,也包括新材料,医疗的超声波技术等的相关仪器的开发和应用。而各大媒体之所以使用“回归”一词,就是因为GE原本就是一个制造企业。近年来它在金融服务等各种服务业领域的出色表现,甚至让我们淡忘了它本身是电器机械制造企业起家的事实。

而实际上,杰夫·伊梅尔特敢于义无反顾地推行此次改革,其中还有另外一方面的支撑,那就是近几年作为GE本业的传统制造业在信心上的恢复:在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领域,GE已经重振昔日雄风,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绝对优势的占有率;在重型机器机械的生产制造领域,GE成功完成了对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部分收购,增强了自身的实力,足以与以西门子为主的德国势力和三菱重工为主的日本势力等三分天下;另外,在实现了制造业与信息技术(IT)完美结合的产业信息化领域,GE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而作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研发领域,在位于美国纽约州的研发基地“GE全球化研究中心”,大量的科学家和技术工程师们已经在新材料领域、高端医疗领域和超声波技术的产业机械研发领域广泛地开展着工作,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GE制造业在近几年的努力,让其在2014年度实现了高达14%的销售额利润率,更让杰夫·伊梅尔特对未来制造业的GE充满了信心:“我们不靠金融事业,也能作为一个成功的制造企业顺利走完下一个100年。”而就在GE将要退出金融业重返制造业的消息传出的时候,GE的股价顺势走高,足以反映出广大投资者对GE的“向制造业的回归”持有期待和乐观的态度。

GE从金融事业撤出,这并不能说明世界金融市场已经没有魅力,或者说金融服务事业已经没有发展前景、无利可图,对于其他的一些金融企业来讲,GE的撤退意味着一个强敌的消失,这或许更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但对GE来讲,金融事业并不是自己的本业,当今时代的金融大潮里存在的险滩和漩涡,以及由这些带来的风险,已经远远地超过了GE对收益的期待值。在经历过20世纪后期那段因金融事业的突飞猛进而实现了激进飞跃式发展的时光,又经历过21世纪最初十多年同样是金融事业给自己带来的种种灾难之后,历经沧海的GE没有选择我国目前炒得火热、被誉为新时代朝阳产业的互联网思维,最终选择重返本业的传统制造业,回归初心,这不禁让笔者感叹GE的深谋远虑:制造业是GE的本业,是初心所在,更是长期以来GE竞争力沉淀最久最浓重的地方。在这里,GE实现过无数的辉煌,更有着不输给任何对手的强大实力。GE的制造业回归,正符合了日本所有百年老铺企业所强调的“坚守本业”。而GE的坚守本业也不是盲目自信,固步自封,而是在原有强大技术力量的基础上根据时代需要来进行新的拓展和创新,如进军新材料产业、高端医疗产业和超声波器械产业,这更与日本百年老铺企业共通的经营智慧“不易流行”不谋而合。

今年年初,我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制造业,是实现使用价值的从无到有的产业,是实实在在的产业,更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的产业。人类存活一天,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也就存在一天。而各种旋风终究还是旋风。当年的IT泡沫破裂引发的地震海啸给人类造成的伤痛刚刚被人们淡忘,互联网思维的强大旋风已经接踵而来。旋风过后,当时的繁华就像是过眼云烟,而留下的,往往就是一片瓦砾狼藉。没能坚持住自我,盲目跟风随波逐流,最终迷失方向的企业,将会成为狼藉中的一片残瓦枯叶;而即便是在强大的旋风中也能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能够始终把握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优势,不忘初心,坚持“不易流行”的企业,势必会迎来大洗牌严冬过后的春天。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