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编辑:日期:2022-03-2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真是个好消息。”马晓飞边算账边说,“今年预计公司能享受超过400万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这将为我们在纺织新材料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提供重要保障。”


  “国家大力改进留抵退税制度,相当于把‘真金白银’直接送达企业,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加速资金及时回收,改善企业现金流,缓解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也有助于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添发展动力、提振市场信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说。


  “公司去年新上线了全自动智能化絮片生产线,今年2月又与10多家大公司签订了千万元订单合同,预计全年产值接近2亿元……”展望今年的新发展,马晓飞满怀信心。


完善留抵退税制度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可以说是税费支持政策中的一项“重头戏”。什么是增值税留抵退税?


  首先,需要清楚留抵税额是怎么来的。简单地说,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价款时,要支付增值税税款,就是进项税额;当企业销售商品收取价款时,还会收取一笔增值税税款,这是销项税额。在企业计算增值税当期应纳税额时,需要用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而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即出现了留抵税额。


  为何会出现进项税额高于销项税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施文泼解释,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时间性差异,即因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在时间上不匹配,比如新成立企业筹办期间有大量的成本支出却无销售收入,或企业短期内进行大额设备或存货投资,由此会产生待抵扣进项税额。二是制度性差异,即因进销项适用税率不同。当前我国增值税实行多档税率,适用低税率行业容易因销售适用税率低于进项适用税率而形成留抵税额。



  “最初政策规定,企业期末留抵税额不退给企业,但可以往以后的纳税期结转,用于冲抵以后纳税期的销项税额,减少以后的应纳税额。增值税留抵退税,就是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提前予以退还。”朱青说。


  事实上,我国2018年就在部分行业试行一次性留抵退税,2019年建立常态化留抵退税制度,同年加大先进制造业退税力度,2020年推出阶段性抗疫退税政策,2021年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退税范围。2019—2021年,税务部门累计办理留抵退税12339亿元。


  今年,我国将优先支持小微企业,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重点支持制造业等行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等行业留抵税额问题。


  “4月1日起,增量留抵税额就可以按月全额退还了。”得知好消息,重庆市南岸区兴达模具厂负责人蒋天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按照去年的销售规模,兴达模具厂每月将递增1万余元的留抵税额。新政策出台后,过去无法使用的资金现在将成为企业的“真金白银”。“等钱退回来,我们要购入更多新设备和材料,提高员工待遇,让这些资金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蒋天刚说。


  施文泼认为,今年我国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优化征缴退流程,相关政策安排不仅退还企业增量留抵税额,还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既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业,还涉及科研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行业;既可缓解因时间性差异形成的留抵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制度性差异形成的留抵问题,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提升纳税人获得感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考虑到今年退税力度大、涉及纳税人多,为做好退税服务工作,确保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尽快获得留抵退税,将今年4月至6月的留抵退税申请时间,从申报期内延长至每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但纳税人仍需在完成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后申请留抵退税。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表示,税务部门已采取了系列措施,迅速在国家税务总局及省、市、县级税务局组建落实退税减税政策的工作专班,详细制定纳税服务、宣传辅导、督察督导有关工作方案,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为确保政策落实落细,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部署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在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压缩审批及流转环节时长,为办理留抵退税铺建“高速路”。在山西,税务部门积极推广网上申请办理方式,通过“自动提醒”“智能填报”等功能,提升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


  “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可用财力明显增加,这些为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提供了重要支持。”朱青建议,下一步,国家应以此次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为契机,延续并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扩大政策覆盖面,加大退税力度,在动态上避免留抵税额规模越滚越大,使市场主体能更好地轻装上阵。


  施文泼认为,今后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需在减轻企业负担和保证政府财政收入间、在减轻管理压力和防范骗取退税间取得平衡。一方面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不会对财政收入造成过大压力,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记者 王观)

来源:人民日报、国家税务总局公众号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