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
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3年过去,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打造得怎么样?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进展如何?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介绍,2019年至2021年,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年均增长28%。即便遭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仍实现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为上海市经济恢复重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临港新片区里有片美丽的滴水湖,近日滴水湖上建起了一座“AI创新港”。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表示,新片区将在主城区最核心的滴水湖一环带和国际创新协同区,拿出300万平方米空间载体用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整车生产线智能监控系统、宁德时代智能底盘研发系统、临港滴水湖未来交通生态圈等一批具有牵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升级迭代重要作用的应用场景将在这里集中亮相。
就在“AI创新港”里,由商汤绝影自动驾驶接驳小巴组成的车队,正在滴水湖庆典广场的环形线路上执行多轮自动驾驶接驳服务。“在临港的智能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上,时常可以看到商汤绝影智能驾驶测试车一遍又一遍的‘大路考’训练。”商汤绝影副总裁许亮表示,截至2021年底,临港新片区累计开放的智能驾驶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已达118.2公里,这里的智能汽车产业已渐成气候,产业协同性也愈发完善。
3年时间,临港新片区初步建立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除智能汽车外,“东方芯港”建成国内最完备的集成电路制造、设计、材料、设备等全产业链生态;“大飞机园”精准集聚民用航空高端资源和创新要素……自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前沿科技产业累计签约项目超300个,涉及总投资超4200亿元。
3年时间,临港新片区初步形成了“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贸易自由方面,建设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培育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制造、保税展示交易等创新业态;投资自由方面,成立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首家跨国金融集团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资金自由方面,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放宽跨境投融资币种匹配要求和非金融企业境外放款规模;运输自由方面,率先开展外资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建设洋山国际中转集拼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东北亚空箱交换中心;人员从业自由方面,率先探索建立电子口岸签证机制,实施外籍人才最长5年工作类居留许可;数据便利方面,完成全国首家车企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并设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存证中心。
3年来,临港新片区聚焦特殊经济功能区定位持续发力,各类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离岸和跨境等特殊经济功能逐步确立。
对于未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这样描绘,临港新片区还要加大风险压力测试和差异化探索,在服务业开放、离岸金融、离岸贸易以及科技创新等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产业领域吸引更多高等级的重大产业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持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各类政策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综合效应,推动新片区建设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