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回应“通缩担忧”:当前没有 下阶段也不会

编辑:日期:2023-04-19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杨曦)今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回应了近期社会上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进入“通缩”的讨论。他表示,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付凌晖解释,国际上一般认为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减少和经济衰退。但是从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保持了温和的上涨。从货币供应量的情况看,3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是12.7%,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从经济增长的情况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整体上都不存在通货紧缩的状况。

从下阶段来看,付凌晖表示,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所谓的通货紧缩情况。“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都比较高,这样影响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说明通货紧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一个合理水平。”

业内专家普遍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仅处于低通胀水平,未来随着经济回升态势持续,物价水平将稳定在合理区间。

“当前物价水平的回落是一个正常现象,用通缩来定性当前中国经济的状态并不恰当,也不应该简单得出我们将形成通缩趋势的结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当前物价涨幅回落的原因在于需求复苏进度慢于供给。未来在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力、需求恢复的基础上,物价水平有望摆脱目前相对低迷的状态。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我国通胀弹性下降后的低通胀不应被简单视为通货紧缩。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可能是来自于对中长期我国陷入低通胀的担心,反映的仍是供给过剩和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对此,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改革和就业改善才是根本。

如何应对通缩预期?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重点是要创造需求,未来应从两点发力:一是内需,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关键,消费、住房、出行等各类需求需进一步得到充分满足。二是外需,要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探索外需的可能性。

“展望全年,我国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应充裕,产销衔接畅通,市场秩序良好,经济整体回升态势也将在物价上逐步显现,预计物价总水平将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责编:杨曦、吕骞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