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富500强名单里有1/3的企业都是家族经营的,世界上一些非常成功的企业也是如此,包括法国的米其林(Michelin)、标致(Peugeot)、路易威登(LVMH)、“不二价”商店(Monoprix,法国的一种专售廉价商品的连锁商店)、温德尔(Wendel,法国投资集团)和家乐福;瑞典的利乐(Tetrapak)和宜家家居;瑞士的罗氏(Roche);德国的宝马和汉高;意大利的百味来和贝纳通;荷兰的C&A、SHV和喜力(Heineken);英国的联合英国食品(Associated British Foods)以及塞恩斯伯里(Sainsbury,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加拿大的鲍尔集团(Power Corporation)和庞巴迪(Bombardier);美国的嘉吉公司(Gargill)、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盖璞(GAP)、玛氏(Mars)、柏克德(Bechtel)以及沃尔玛;亚洲的和记黄埔、三得利、新世纪丰田集团以及韩国现代。即使在这些大型企业里,家族的理念也深深地印在主要股东的内心,并对占主导地位的领导方式和企业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导致许多家族企业面临棘手问题的原因并不在于业务,而是构成业务的情感因素。家族成员的价值观、动机以及需求的不同会导致家族企业出现分歧。因此,企业领导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满足家族成员需求的能力相当关键,尤其是在处理继位以及其他过渡问题的时候更应如此。
两个体系 两种方式
有些家族企业失败了,有些却成功了。成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因素呢?为什么家族企业和其他企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族企业融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企业和家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觉得有必要诉诸经济和心理相结合的方式去熟悉家族企业的运营机制。衡量并熟悉企业运营状态的主要手段只能解释到这一步,其他方面只能通过探究家族企业中驱动个人的动机来揭示,不管这种动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然而,既然这些个人动机是在“家族”这个大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仅仅了解每个家族成员的心理状况是不够的,还必须探究家族系统的运转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是如何影响成员的个人心理的。
也因此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到企业世家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强大的创造力和破坏力。有人说过,家族会“影响个人、团体以及企业分析层面上的行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认为爱情和工作是“人类的基石”。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爱情(亲密感和有关联的感觉)和工作(感觉自己的努力是有用的)是人类生活中创造自尊和乐趣的主要源泉,只有二者之间达到平衡,我们才能得到满足。
许多家族企业都经历过爱情(家族)和工作(企业)之间的冲突,因为企业无法恰当地和家族分离。企业往往成了家族系统的延伸物,秉承了其规则和行为模式。假如家族运转模式支持清晰界限和有效的决策行为,业务处理就可以得到顺利进行。同样,假如家族和企业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家族运转也无效且充满矛盾,那么管理进程就会受到负面影响——而其中的原因往往不容易识别。从个人层面上来讲,如果家族成员过于认同企业,而且各成员之间因企业对自身而言的象征意义彼此情感很深,那么就可能引发成员之间的矛盾。
我们在对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名单进行简单调查后发现:名单上只有77家企业自1955年至今能保持原状。超过80%的企业都经历过破产,或者在过去50年内被收购。家族企业资料的情况也类似,10家企业中只有3家延续到了家族第二代,1家延续到第三代。家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假如创立之初比较成功的话)为24年,这刚好和创始人经营企业的周期相吻合。
如何才能解释这些令人沮丧的数据呢?家族企业在两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业务问题,另一方面是之前所提到的复杂的情感和关系问题。
家族系统的情感牵制
家族企业在多方面受到了牵制。相关家族成员会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经济收益,并建立彼此间卓有成效的关系。他们的各种欲望和动机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此外,家族和企业的运营规则之间也存在结构性冲突。然而,这两个体系是相互依赖的:家族价值观和行为会影响企业政策、决策的制定;反过来,企业也会影响家族成员的职业、相互关系以及收益。家族企业中家族和企业体系的结合涉及到心理动力和家族系统论,这些理论相结合有助于解决家族企业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包含在传统管理理论范围之内。
心理动力理论集中研究个人经历和过去发生的事件是如何塑造他们现在的思维与行为的。那些人主要致力于回答一些基本问题: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我又是如何看待周围世界的?这个地方安全吗?危险吗?我怎样才能借助过去的经验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怎样才能避免重复犯错?科学洞察力有助于合理解释看似不理智的行为,并成为新开始的基本组成部分。
家族系统论关注的是家族内部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并强调通过不断变化的行为来营造更有效的关系的过程。家族系统模式认识到了过往经历的重要性,不过却更关注当前状况的各种需求以及所有重要的参与者。这有利于人们在家族和企业体系中更好地进行情感与认知层面上的互动。
人性动力学
在家族企业中,心理学和家族系统学这两种心理角度的优势在于二者都考虑到行为问题和更为持久的信仰体系,而这些体系会强化个人、人际关系以及家族层面的行为。我们可以借助一个企业隐喻来说明这一点:企业通过收益表来说明其在一段时间内的金融发展趋势,通过资产负债表来表明某一时期的受控资产。家族系统模式就像资产负债表一样: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这样,接下来我们会这样处理此种情况。心理动力模型更像是利润表:这是对过去10年的回顾,它表明我们过去的状况,并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预测未来的趋势。
家族企业和股东面临的挑战就是认清家族企业面对的问题,明白如何去制定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明白如何创作一些家族故事来解释这些家族情感方面的问题。值得重复强调的是:最棘手的家族企业问题并不是企业的业务问题,而是情感问题。
应用心理动力和体系观念有利于诠释行为,促使家族为生命周期过渡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准备。许多家族企业面临的心理问题包括:家族和企业体系内部难以分辨的角色以及责任;探究企业要人和家族的动机;发展企业的结构和进程,从而支持较大家族企业体系中的决策过程。
不幸的是,在分析家族企业状况时,大多数人都承担了“理性行为人”的角色,注重结构和体系,而不太关注人性动力学。人们往往会忽视人性差异,对个人性格的特殊方面也不够关注:具体动机、需求、防卫、幻想、症状、恐惧以及担忧。家族企业文化也没考虑到家族系统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在家族企业中尤为关键。
文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等
作者系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1NSEAD)领导力领域的业界教授,也是国际组织心理分析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本文摘编自作者所著的《沙发上的家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