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汤姆斯布鞋(TOMS)创办人布雷克·麦考斯基(Blake Mycoskie)在社交媒体分享的照片:他跟家人在郊外游乐、玩刺激的运动、黄昏的野外营火以及示范如何用袜子冲泡有机咖啡,可能会觉得他更像一个热爱大自然的背包客。布雷克是一个另类企业家,他最爱不修篇幅的打扮、蓬松的头发和展露平易近人的笑容。他的汤姆斯懒人鞋王国市值6.3亿美元(约39亿人民币)以“卖一捐一”(one-for-one)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打响知名度,并带起一股慈善消费的时尚风潮。
创立汤姆斯以前,布雷克已经有多次创业经验。初次创业是大学时代,因为看中学校没有干洗服务而创立专为大学生而设的洗衣公司。后来创立了一家户外广告牌的媒体公司,生意在短时间内上轨道并获得盈利,很快便被收购。第三家公司的点子,来自布雷克参加美国真人秀《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的经验。虽然他跟百万奖金无缘,但他看好真人秀的前景,创立了一家有线电视频道。
改变命运的旅行
2006年,布雷克在百忙中抽空到阿根廷旅游,当时他忙于开办一家网上驾驶学校,没想到这是一趟改变命运的旅行。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阿根廷文化:学习传统舞蹈—探戈舞和玩传统运动—马球。他发现传统的懒人鞋(alpargata)—一种简单舒适、容易穿着的平底帆布鞋,在当地很受欢迎。
不久,他认识了一群同样来自美国的志愿者,他们到处向有心人募捐鞋给乡村的孩子,他便跟着志愿者们去村子里服务。他发觉很多孩子都是光着脚跑来跑去,因为没有鞋子的保护而得了传染病,无法走路去学校上课。他意识到在阿根廷以及许多其他发展中的国家,买不起鞋子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也因此引发了布雷克的创业家精神,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创立一家提供鞋给这些孩子的公司?是否可以不依靠有心人捐赠,但仍然有稳定来源?”这个念头造就了汤姆斯的诞生。布雷克准备成立一家卖鞋的企业,用“卖一捐一”的模式运作:顾客今天买一双懒人鞋,他明天便捐一双鞋给有需要的小孩。公司的名字叫汤姆斯明日之鞋(Tomorrow's Shoes)。
大帆布袋里的懒人鞋
有了点子,布雷克便立刻行动。他找了几个鞋匠,把传统的懒人鞋重新设计,做了250双样品。他带着三个大帆布袋的样品,回到美国,思考应该如何走。 布雷克对时尚、零售和卖鞋都是零经验。为了知道汤姆斯懒人鞋的可行性,他邀请了一些女性朋友到他家吃晚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告诉她们阿根廷之旅的所见所闻,那里农村的孩子没有鞋子问题,以及汤姆斯懒人鞋的想法。朋友们很喜欢他的故事,包括汤姆斯的概念,以及从阿根廷带回来的鞋,朋友们向他提供了几家可能会对汤姆斯懒人鞋有兴趣的商铺名字。离开前,她们都付钱购买汤姆斯的鞋并即时穿着离开。布雷克回顾这次经验,“我最大的学习,是了解到最佳的顾问和最爽快的顾客,可以是朋友或熟人。”
布雷克创业多年的一个总结是,无论有多少个方法可以在线上联系,企业家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亲身会面。一个星期六,布雷克背上汤姆斯懒人鞋的大帆布袋,走进一家朋友们介绍的店铺。“我向鞋子买手详述我和汤姆斯的来历。她看到汤姆斯卖的不单是一双鞋,而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家店也成为汤姆斯的第一个零售点。”
懒人鞋时尚
汤姆斯的下一个突破,是洛杉矶时报时尚版介绍汤姆斯的故事和对懒人鞋的推介。当天,汤姆斯便收到超过1,000双鞋的订单。“绝对是极大的鼓舞,但也是最大的困恼。因为当时只剩下160双鞋,但我们的网页承诺四天内送货。”布雷克知道他必需立刻行动,才可以化险为夷。他需要再去一趟阿根廷订货,同时他的团队打电话以及发邮件联系顾客,告诉他们因为没有现货,鞋子要等上八星期才能送到。幸好,大部分的顾客都愿意接受。
洛杉矶时报的报道后,汤姆斯得到了更多报刊的垂青,其中包括Vogue 时尚杂志。 布雷克回忆道,“Vogue的报道,好像是对外界证明我们是一家真正的企业。但其实当时的团队只有我和三个实习生,而办公室是就在我的公寓。报道后,更多人知道我们,汤姆斯也开始进驻诺德斯特龙(Nordstrom) 等高档连锁百货公司。”
但成立初期,有几件事情差点让汤姆斯关门大吉。刚刚进驻诺德斯特龙百货公司时,布雷克希望以环保的小布袋代替鞋盒。但小布袋不方便存放,布袋上的绳又经常缠在一起。销售员感觉很不方便,不愿意去推销汤姆斯,甚至对顾客推说鞋子已经卖光了,这差点让公司倒闭。从那时起,他们的产品都有鞋盒,并且他们会了解零售点的销售习惯。另外一次危机,是供应链出了问题。第一批汤姆斯懒人鞋是在阿根廷生产的,但很快布雷克便发觉在中国生产会更具成本效益。作为供应链的门外汉,他没有派任何人来监督生产和验货。那批鞋,差不多每双都有瑕疵:胶水渍、左右不分、过大的鞋垫。他们不得不找临时工加班去挽救这批鞋。现在,汤姆斯还在中国生产,但对供应链都有严格的监控。
推动购物做善事“卖一捐一”新消费模式
汤姆斯这个品牌,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也让布雷克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布雷克分析道“我相信品牌的成功,是因为它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当时没有一家时尚企业有卖一捐一的商业模式。这很创新,也在颠覆市场,所以我们的名字像野火一样很快便传开去。当你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创业故事,你的行业经验没有那么重要。好的故事可以超越疆界,打破壁垒,最终可以打通很多关口。它不仅是创业的关键,也有助创业家厘清自己的个人身份和选择。”
除了收到媒体的追捧,也有很多好莱坞明星是汤姆斯的捧场客。“因为顾客都认同我们的理念。汤姆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卖一捐一对顾客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概念:买鞋就能直接帮人,购物也能做善事。”布雷克道。顾客是汤姆斯最大的行销力,他们很乐意与朋友分享,恰逢Youtube、脸书(Facebook)等网路社群媒体崛起,更是助长其翻红。社群媒体让汤姆斯有机会免费散播自己的故事与使命,穿着汤姆斯鞋的顾客贴上照片,个个成为最佳说故事者,让汤姆斯奇迹传遍全球。
布雷克认为把奉献(giving)原则融入企业,是有效的商业策略,也是让汤姆斯成绩彪炳的原因,首先是刚才提到的顾客成为最大的行销力,其次是吸引人才长期停驻。因为优秀的人才会因认同企业使命而加入,且感到工作有意义而留下。再次,就是吸引不同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公司、知名设计师及志愿者付出努力,让公司可以再提升和壮大。其中的例子比如美国最大的电话服务供应商AT&T ,免费为汤姆斯拍摄纪录片,并剪辑成几十秒的短片,在美国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广告时段免费播出。
从2006年至今,超过3千5百万双汤姆斯懒人鞋进入70个国家,也让汤姆斯成为慈善消费的社会企业知名典范。
捐鞋长的沉寂
布雷克名片上职位是汤姆斯的首席捐鞋长,但这位捐鞋长曾在事业高峰期一度离开他创办的公司。
汤姆斯成立约六年后,布雷克已经是一个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也获得很多奖项,包括:2009年美国国务院卓越企业奖(Secretary of State's Award of Corporate Excellence)及2011年财富杂志全球40位40岁以下精英和有影响力的成功商业人士之一(Fortune Magazine's “40 Under 40”)。在拼搏很多年以后,2011年的布雷克感觉到是时候远离烦嚣,离开岗位去放一个长假。“人们这样忠告企业家,卖掉你的公司,享受人生,公司可以请专业人士当CEO管理。当时我很同意这个说法,我想如果不需要工作,那我就不工作吧。” 布雷克仍然拥有公司股权的100%,他搬离洛杉矶,遥远地参与公司运作。
开始的几个月,布雷克与新婚妻子简直是生活在天堂里。每天过得悠闲,他打高球,她便跟朋友出去喝茶。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一起设计和筹备两个人温馨的家。没有了布雷克的汤姆斯,在新领导层带领下,把业务带到另一个层次。公司技术平台升级、巩固物流运作、 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大部份新聘请的领导班子都是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但布雷克过了一段时间感觉很不对。“我忘掉我的人生目的。感觉就是公司好像跟我无关,我也对世界再没有贡献。”布雷克很郁闷,常以酒消愁,也有过睡醒后下不了床。是妻子把他拉回来,告诉他必须回到洛杉矶,回归公司。
在沉寂近两年后,布雷克回归了。但归队总有一段过渡期,布雷克承认:“我想我回来大概造成了很大破坏⋯⋯但在安静的时候,我开始看到汤姆斯一个更大的愿景。”汤姆斯的高管表示捐鞋长的归队影响是短暂的,但回归带来的激励和引领,真的只有他才能做到。
汤姆斯 2.0
回归后,布雷克最新的慈善消费项目是汤姆斯咖啡烘培(TOMS Roasting),他雄心勃勃地要成立一家连锁咖啡店,同时批发咖啡和运作网上咖啡店。 汤姆斯咖啡烘培沿用“卖一捐一”模式:顾客购买一包咖啡豆,汤姆斯便捐出一个星期的清洁食水;顾客购买一杯咖啡,汤姆斯便捐出一天的清洁食水。从2014年至今,汤姆斯咖啡烘培提供了超过67,000 星期的清洁食水。公司产品的最新成员,是2015年成立的汤姆斯提包,其使命是帮助妇女安全分娩而培训有经验的接生员,并提供分娩用具包。
布雷克对汤姆斯 2.0的新视野,是把“卖一捐一”模式套用在不同的行业,并计划每年增加一个项目。未来,还有很多有潜力的行业,好像酒店、银行、交通、教育等。例如,在汤姆斯酒店,每一个房间的预订,可以给露宿者一晚的短期住宿;在汤姆斯出版社,每一本书的销售,可以捐赠一本书到学校。“开发新产品时,我们不会想什么是能做的,或什么是能卖的。我们想的是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们如何用商业解决问题。” 布雷克认为每年都尝试一个新的业务,投放的资源不多,是一种轻型资本的投资。项目的关键是要学会在快速失败的同时,也要频繁地推出新业务。
文 钟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