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变革:揭开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的美与痛

编辑:日期:2015-10-13

爱马仕家族的第五代传承人曾这样说:“爱马仕不是我从父母手中继承来的,而是我从子女后代手中借来的。因为如果是从父母手里继承来的,这个企业就是我的了,如果是从子女手里借来的,对我而言就意味着这是一个责任,将来要把更好的企业和更好的未来还给子女。”

这句话也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教授在2015年9月2日的“领导与变革:华人家族企业全球课程”启动仪式上所分享的内容。该课程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三所国际顶尖学府联手共同启动打造的高端管理教育国际项目。这一课程是家族企业教育领域唯一的跨亚洲、欧洲、北美的三方合作。

如今的家族企业不只是面临着交接班的问题,而是进入企业自身转型的重要阶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Peter Tufano(彼得·图法诺)、哈佛大学T.M.Chang中国研究教授William C. Kirby(柯伟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齐聚北京,并分别发表了对中外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问题的观点。

蔡洪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家族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风向标

截至2014年,中国对外的FDI已经达到上千亿美元,这正是民营企业、家族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体现。比如华为、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等民营企业,他们在中国经济甚至在国际上都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在如今的教育风潮中,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这些二代都有两种经历:第一种,从小被送出国外,这导致了一代与二代之间的鸿沟愈演愈烈。所以,在二代想用新的商业模式或互联网创新思维的方式改变一代企业的发展道路之时,父辈们却担心孩子是否能顺利接班。第二种,接受父辈带来的传统中式教育,但这种教育背景下的二代,也会有着与第一种经历的孩子不一样的鸿沟。除了这些代际传承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外,中国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自身转型、提升、发展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一代、二代,甚至所有企业的管理为之重视的。

Peter Tufano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

家族企业是人与人之间的承接,而非价值的转移

正如蔡院长所说,如今的中国家族企业正面临着一代到二代管理的过渡阶段。同理,欧洲的家族企业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需要懂得怎样在变幻多端的市场环境下,解决家族治理、公司结构管理等基本问题。那么,家族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异同点到底体现在哪里?

我认为,家族企业强调的不仅是企业的价值和利润,还有家族成员内部名誉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传承。因为,他们强调长期发展,是用几代人的眼光看问题,而非用短期利益衡量公司的前景,这正是与其他企业对自身未来的规划中所体现的不同之处。

William C. Kirby 哈佛大学 T.M.Chang中国研究教授

家族企业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

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家族企业都以主导当地经济发展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为大家分享两个案例,希望可以从中找出家族企业在不同阶段中的特点。

荣氏集团:它是一个从无锡起家的民国时期的家族企业,无论是对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调配、产品流通的渠道、公司资金的管理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运营方案。除此之外,荣氏集团里70%的企业员工都是本地人,并且旗下有30家无限公司。为什么做无限公司?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公司做不好,其他公司不会受到影响,这正解决了公司风险分担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荣氏家族并不相信外来的股东,他们只相信家族内部的人;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方式调动家族人员的积极性。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它是一个唯一和美英国家烟草公司竞争的中国家族企业。首先,其通过收购和联姻的裙带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家族企业。从收购上看,由于他们是广东的公司,所以只广东人才可以购买公司的股份。其次,为了募集资金,它与杜克家族合作,但在长期的利益面前,南洋兄弟选择的是公司主席终身制的方式来延长企业的生命线。

再比如,被美国《福布斯》评为中国50富豪之一的荣毅仁,他在面临家族企业危机之时,将其8个孩子分别送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等不同的地区,这也是他对公司风险分散的体现。从这些家族企业发展的案例中,我们能看出的是一种坚持的精神,这不仅是私营企业的精神,也是家族企业的精神。

金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

根据一项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30%的家族企业成功传至二代,12%的家族传至第三代,只有3%的企业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其大约是创始人的工作年限。而欧洲大约有4%能够传承至第四代。有一项在东南亚的研究数据表明,家族企业在第一代向第二代传接过程中,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平均缩水六成。

截至2014年7月31日,A股1485家民营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占比50.3%,中国家族企业大部分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蓬勃发展的,很多企业现在还是在一代人手里,他们的平均年龄范围在55岁~75岁,所以,中国第一代的企业家正在步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甚至亚洲的家族企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东方的民族性。企业家更看重的是整体利益及家族的延续,于是一代企业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在未来继承的道路中更顺利。

第二,男性执掌企业大权。家族成员出于对长辈的敬爱,很少谈及长辈去世之后的传承问题。同理,一代人通常会将执掌企业的权利行使到其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三,企业的掌舵人是以人治取胜,而非法治。换言之,企业领头人是以个人魅力取胜,而这种方式是难以成功传承的。

第四,市场不发达。包括企业并购、职业经理人等市场发展尚未成熟,进而使得企业在转让中会产生巨大损失。

第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部分的一代企业家只有一个直系子女,因此,一代在对二代选择继承上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二代愿意接班的原因也可总结成三点:第一,如果创始人和非家族的其他老臣高管对第二代比较信任,第二代会更加容易留在企业接班;第二,企业的规范化程度越高,继承者愿意接班的意愿越强;第三,企业规模越大,二代愿意接班的可能性也会越大。

金李教授说数据

一代要传承二代什么?

53%的一代认为二代应该是继承股权,同时视情况行使管理权。32%的企业家认为必须是股权和管理权并重的传承。15%左右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二代只应该继承股权。

二代继承后应该从何做起?

45%的企业家认为,继承人可以从各部门之间轮岗开始。35%认为,应该从一线做起。只有20%认为应该直接进入企业的中层或高层的岗位。

二代继承的占比率?

愿意接班的只占20.5%,愿意自主创业的占69.3%,做其他工作的占10.2%。

二代为何不愿意接班?

35.6%的二代认为是父辈不敢对自己放权。32.7%认为自己确实资力太浅。31.7%认为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文/王境涵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