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将是Panasonic(松下电器)株式会社诞生100周年。1918年3月7日,当时年仅24岁的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的大开町(现在的大阪市福岛区)的一间临时租借的小房子内,创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从一个仅有3个员工的个体户经营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这样一个在全球拥有超过30万人的世界知名的多国籍企业,从诞生到现在近百年的时间,松下电器公司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为方便人类生活提供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产品,创始人松下幸之助(1894年11月27日~1989年4月27日)先生也被世界誉为“经营之神”,受到了全世界企业经营者的追捧和崇拜。
那么,松下幸之助为什么会创业?当年一个小作坊的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这样如此巨大规模的企业?关于松下幸之助和松下电器创业及发展的文献当中,关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介绍有很多;在这里,笔者从松下幸之助先生的家族观念这个角度来看一下松下电器的创业和发展。
松下家族的没落
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11月27日,松下幸之助出生于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的一个农村。当年,父亲松下政楠39岁,母亲38岁,松下幸之助上面有2个哥哥和5个姐姐,是家中8个孩子的老么。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实际上当时松下家并不贫穷,而是富甲一方。在江户时代,松下家族曾是被日本政府认可的上流地主家族,松下幸之助在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家庭情况时曾经写道:“我出生的那个时候,家族当时在当地属于上流的地主阶级”,“从自己家走路去邻村的西和佐村,基本上不需要经过别人家的土地。”出生于这样一个富裕的家庭,又是家里最小的男孩子,年幼的松下幸之助受到了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溺爱。
然而,人丁兴旺的家族一旦开始败落,却也是异常的迅速。(详见1+2月合刊杂志......)
为了生计,松下政楠利用变卖家财所得到的数额不多的资金,在和歌山城附近开了一间木屐店。为了节省人工费用,当时正在读高中的松下幸之助的大哥松下伊三郎放弃学业到木屐店里帮忙。但是,对于松下家族来讲,这间可谓是背水一战的店铺也没能支撑很久。由于松下政楠的经营不善,不到两年时间,木屐店倒闭了。关于木屐店的经营失败,也有种说法是因为松下政楠虽然离开了和佐村,但也没有完全将赌瘾戒掉,一有空闲还是会跑到农作物交易所去赌几把。
(详见1+2月合刊杂志......)
小小学徒,初露经商才华
年幼的松下幸之助到火钵店成为一名正式的学徒工。然而这家火钵店也只是经营了三个月就关门了。火钵店的店主见松下幸之助可怜,就把他介绍到另外一家店铺“五代自行车商会”。松下幸之助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年多。
在五代自行车商会学习修理自行车,到了第二年的时候,由于松下幸之助的学习能力很强,店主开始让他单独为前来修车的客人服务。就在他为客人修理自行车的时候,经常会有客人要求他去买烟。每次客人提出要求,他就放下手里的工作,将沾满油污的手洗干净,再拿上客人给的钱去附近的小商铺买烟。对于松下幸之助来讲,客人的这种要求很是麻烦,耽误自己的工作,却又不得不满足客人的要求。一天,松下幸之助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集中买了一些烟放在店铺里,只要有客人要求帮忙买烟,就拿出来直接卖给客人,这样客人也不需要等待,而自己就不用放下手头的工作花时间去买烟了。而且当时销售香烟的店铺规定如果一次性购买20包香烟,就会作为添头白送一包,对于松下幸之助来讲这一包就是白赚的。于是松下幸之助就用自行车商会发给自己的工钱集中买了一些香烟放到店铺里,熟客们可以直接从他那里买香烟。这样一来,一边从事修理自行车的工作,一边从事香烟销售的松下幸之助,既没有耽误为客人们修理自行车,也通过卖香烟赚到了一些零花钱,更得到了客人们的认可。而且卖香烟所得到的利润,有时候都能达到他每个月学徒工资的四分之一。小小学徒工的松下幸之助,初露了他那与生俱来的商业才华。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松下幸之助开始向熟客们卖香烟的半年后,五代自行车商会的店主向松下幸之助下达了不允许再向客人们卖香烟的命令。实际上是其他学徒工羡慕嫉妒恨松下幸之助一个人赚钱,就到店主那里参了松下幸之助一本。本来店主也知道松下幸之助通过卖香烟赚钱,由于客人们都很满意,也就没去理会;如今其他学徒工纷纷来打松下幸之助的小报告,为了维护店铺整体的气氛,他就向松下幸之助下达了禁令。松下幸之助在接到店主的禁令之后立刻停止了向客人们销售香烟的业务,但他并没有去怪罪和怨恨其他工友,而是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之处:“我一个人赚零花钱,其他人都没得赚,别人看到了自然会生气和不满;当时如果我跟其他工友分享,号召大家都来向客人提供方便,卖香烟的话,虽然可能我个人的利润会减少,但大家都有零花钱可赚的话,就不会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了。”可以说,通过这件事情,年幼的松下幸之助学到了“共生共荣”的思想。
创业,是为了重振松下家族
就在松下幸之助开始在大阪五代自行车商会学徒第三年的1906年,巨大的悲痛再次袭击了松下家族。1906年4月,年仅17岁的四姐病逝,5月,年仅21岁的三姐病逝,9月,一直是松下家族顶梁柱的父亲松下政楠病逝,享年51岁。半年里又有三名家族成员离开了松下幸之助,这让这个本身已经支离破碎的家更加艰难。大姐已经嫁到了大阪的龟山家,留在松下家族里的人,就剩下了母亲、松下幸之助和五姐这三个人了。而没过几年,母亲枝在和歌山改嫁彻底离开了松下家,五姐也出嫁到了和歌山当地的有本家,最终,松下家族只剩下了一个人,那就是在大阪五代自行车商会做学徒工的松下幸之助。
实际上年轻时候的松下幸之助也常年疾病缠身,身体非常虚弱。在父亲松下政楠尚在私立大阪盲哑院做工的时候,刚到五代自行车商会做学徒的松下幸之助为了学会骑自行车,经常借用店铺里的自行车独自练习。而肠胃一直不好的他经常会在用力登自行车的时候大便失禁。这个时候的松下幸之助所能做出的唯一选择就是哭着跑到盲哑院来找父亲求助。当时松下幸之助已经是松下家族三个男孩子中所剩下的唯一一个,父亲松下政楠自然也就把重振家族的希望全都寄托到了松下幸之助的身上。当松下幸之助哭着来找父亲的时候,他总是很耐心地一边帮助松下幸之助处理身上和自行车上的脏污,一边鼓励松下幸之助不要怕吃苦,要自己创业,为松下家族的振兴而努力。后来松下幸之助回忆起父亲当时对他的鼓励,说道:“当年他肯定是对败光了祖辈留下来的家业感到非常的后悔,而对我这个仅剩的唯一一个松下家族的男孩子,他自然是期望很高。现在静下心来仔细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随着家族成员接二连三地离去,松下幸之助成为松下家族的唯一一个男丁,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松下家族的户主。这个尚未成年的“户主”身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那就是“松下家族的重生”。但是,想完成“松下家族的重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看着哥哥姐姐们接二连三地早逝,再加上自己体弱多病的身体,松下幸之助自然十分担心自己也会像几个早逝的哥哥姐姐一样。如果自己也是同样的命运,那松下家族的振兴就只是一句空话了。其次,就是失去家人的痛苦,让松下幸之助内心深深地充满了对家族和对亲人的渴望。从之后他经营松下电器的一些做法中我们不难看出,松下幸之助在不知不觉中就把“重振松下家族”和“扩大松下家族成员”重叠在了一起。
(详见1+2月合刊杂志......)
大家族主义:松下幸之助企业经营的原点
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创业了,松下幸之助当初所制成的改良双头插座也生产出来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基本上没能卖出去。创业当时准备的少量资金很快就弹尽粮绝。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资金,梅野就回到淡路岛去跟父母和亲戚借钱;没有订单,松下幸之助就整日拿着产品四处跑,拉业务。在松下幸之助、梅野和井植岁男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终于在最困难的时候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支撑了下来,并逐步让企业的运营走上了正轨。之后,随着改良的双头插座的热销,以及后来各种电灯、配线器材等新产品的推出,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生意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到1935年的时候产品种类多达600余种,员工人数达到3500人,年销售额也高达1200万日元。也就是在这一年,松下幸之助将个体经营的“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改制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公司从一个家庭式小作坊变成了一个拥有三千多员工的大企业,松下幸之助的名声越来越响,但松下电器的经营一直以来始终是以松下幸之助的“大家族主义”为原点在进行着。
首先,丧子之痛让松下幸之助重新回忆起了年少时接二连三地丧失亲人的痛苦,进而激发了他保护松下电器这个他只手建立起来的大家族的潜意识。
(详见1+2月合刊杂志......)
其次,从对员工的管理和教育上也可以看出松下幸之助的“大家族主义”情怀。
(详见1+2月合刊杂志......)
第三,松下电器专卖店销售网络的建立,以及与专卖店店主们的共生共荣,也是因缘于松下幸之助的“大家族主义”。
(详见1+2月合刊杂志......)
第四,虽然传位于女婿养子松下正治,却极力反对世袭制,这更突出地反映出松下幸之助对于“松下电器”这个“大家族”的爱。
(详见1+2月合刊杂志......)
总之,松下幸之助的家族观念与松下电器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松下幸之助之所以创业,是因为年少时接二连三地失去了亲人的他承担着“重振松下家族”的重任。在这种强大的家族责任之下,他只有通过创业,通过自己孜孜不倦地工作,希望能够实现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永远都不会破散的“松下家族”。然而随着企业的规模的扩大,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松下幸之助内心对“家族”的观念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由最初的以亲戚为中心的“小家族主义”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大家族主义”,也就是把自己一手打造的松下电器视为自己的一个“大家族”,作为这个“大家族”的“家长”,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保护家族中的每一个人,更积极地去维护整个“大家族”的秩序和发展。
后来,松下幸之助的“家族”观念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超越了企业的范畴,扩大到了整个国家”。也就是说,到了晚年的松下幸之助已经不仅仅将“松下电器”看作是自己的“大家族”,也将自己与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结到了一起。于是,在1979年,松下幸之助拿出自己70亿日元的财产,设立了为日本培养未来国家领导人的公益财团法人“松下政经塾”。
因为一个企业家的“重振家族”观念,一个企业诞生了;因为这个企业家的家族观念从“小家”发展到“大家”,再上升到“国家”,这个企业家创立的企业发展壮大了。这个企业家就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而这个企业“松下电器”即将迎来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