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是为了未来而退后

编辑:日期:2016-04-11

“创一代”以艰苦与智慧打下“江山”,但紧接着更具挑战性的是如何传承企业、理念及财富。虽然欧美国家在家族传承中累积了丰富经验,但华人企业家因其特殊情况,让他们无法照搬西方模式。为此,我们请来大家乐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香港传承学院荣誉主席陈裕光博士及传承学院院长李志诚博士对谈,探讨培养成功接班人的要诀。 

传承临界点

陈裕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指出,中国在未来5年~10年间,将有300万家民营企业面临交接。若中国众多家族的传承处理不周,必然影响社会持续繁荣,甚至国家发展,可见中国的传承已达临界点。若家族不幸地传承不善,家族企业将难以永续经营。

李志诚︰普华永道的数据指出,经营超过100年以上的家族企业,欧洲有6000家、美国800家、日本更达30000家以上。帝国资讯银行的研究显示,经营达200年以上的企业,日本更有1241家,而中国约有10家,可见中国企业在传承的表现有待改善。

陈裕光: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独特之处,很难直接比较。不过,传承不善的家族总有共通之处,如家庭关系不和谐、家族理念欠缺共识等。

李志诚:财富、争产只是当中衍生的问题,实非传承核心关键。不少传承失败的案例表明,创一代过于主导,影响二代的独立判断能力,致使创一代退出后,企业即失去决策人物,传承自然困难。

陈裕光︰我是个喜欢解决问题的人,而传承的难题和挑战不小,促使我着手研究并分析华人家族传承问题。传承学院的成立正是由此而起。

中西文化差异

陈裕光︰“富不过三代”是中国谚语,确切地表达了中国传承的劣势。中国长寿企业数量较少,然而中国改革开放已逾30年,是时候检视传承的文化了。

李志诚︰其实“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独有现象,波士顿家族企业研究协会指出,每100间家族企业,有30间能传到第二代,传到第三代有10间,到第四代更低至3家,可见此为全球企业的通病。

陈裕光︰事实上,各地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各异,若华人家族希望改善传承文化,可以从各地不同传承方法中取长补短。

李志诚︰在分析各国传承文化时,我发现中国传统意识倾向情、理、法,处事注重和谐。而企业经营与管理注重法、理、情,显然后者与中国传统相左,无可避免造成家族与企业间的冲突。而在西方这样的冲突并不严重,在处理企业管理问题时,较为事半功倍。

陈裕光︰民族传统精神面貌与企业传承路有莫大关连。深入分析,西方精神以企业为首,家族为后,所以较多企业会以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建立成熟的机制,以较理性的思维进行企业管理。

李志诚︰没错,将管理权交给有能之士,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利而无害。家族成员一方面保持企业拥有权,避免不适合的家族成员继承企业,导致企业发展不良,另方面委任适合人员发展企业,企业壮大之,成员也能因而分红获利。

陈裕光︰中国与西方可谓各走一端。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中国首重家族,所以企业讲求传宗接代、保留血脉,倾向信任家族成员,甚至“同乡三分亲”,常常不太愿意聘用专业人士经营家族企业。

李志诚︰在倾向只选择家族成员的文化下,中国企业继承人选本已偏少,加上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人选更是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将导致企业难以确保由有能之士继承,延续变得更不容易。这方面,华人或可参考日本企业的做法。

陈裕光︰日本是全球拥有最多百年家族企业的国家,其精神同样看重家族及企业,重视家族同时亦重视企业永续经营。虽然日本家族企业倾向交棒予家族成员,但为求家族企业能永续传承,当发现家族成员能力不足时,他们并不介意另觅养子或婿养子,将有能之士纳入家族以继承家业。

李志诚︰日本的文化恰好于企业为先和家族为首间找到平衡,养子或婿养子的继承方式,同时保证了传贤与传子。这种方式在日本非常普遍,不少著名大企业均有采用,如松下电器的松下正治、铃木汽车的铃木修等。

陈裕光︰综合各民族的文化,可见家族企业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环境,而是家族自己,因为家族本身才是最影响传承的关键。所以华人家族企业传承时,除了血脉考量,亦应思考是否存在其他更有利的传承方式。

企业家心理质素

李志诚︰家族企业是家族的重要部分,两者互相影响,尤其家族成员是企业之本,成员的心理质素成为传承的关键。创一代作为企业的奠基者,其心理质素对传承的影响力必然是最大的。

陈裕光︰家族企业是他们打拼半生所得,难免会感到不舍,甚至担心交接后的地位与生活。但禅理有云:“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低头弯腰倒退能顺利插好秧,也能从水中看到青天。有“舍”才有“得”,舍去心中的不舍,才能得到生命进一步的体验与目标。

李志诚︰传承正是为了未来而退后。创一代可以寻找企业家以外的角色。正如运动员总有退出前线比赛的一天,若其晋身为教练,可以向新一代运动员传授经验。企业家亦然,退出前线放下繁重的业务后,将时间投放于商会,亦可以贡献其个人丰富经验,协助业界发展。

陈裕光︰其实不论一代或二代,均不一定只限于一个角色,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担任不同的角色,自然会有不同的想法。

李志诚︰寻找新角色以外,企业家也可培养新兴趣,如参与高尔夫球等运动,将掌握经营的能力转移至运动上,既可找到营商以外的挑战,亦可从大自然及运动中,得到更强健的体魄。只要找到有意义的新角色,一代不必惧怕失去企业的地位,安心放下企业事务,寻觅人生另一阶段。

一代人只做一代的事

陈裕光︰家族企业是创一代的梦想,更是创一代完梦的平台。而华人企业家受传统思想影响,倾向“子承父业”,传宗接代、继承企业仿佛成了二代必须走的路。

李志诚︰他们有这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希望子女接班是人之常情。可是接班并不是一刻,而是长达20 ~ 30年的事,若子女缺乏热情,很难一直把企业延续下去。

裕光︰我认识不少有自己梦想的二代,创一代切忌让其黑洞,而应可能二代的梦想。再者,一代以发展事业为主,照顾子女的时间相对较少,家族企业其实是减少亲子时间的“祸首”,若日后二代还被迫继承家业,感情上并不容易接受。所以,家族企业可说是二代的敌人。

李志诚︰我时常强调,企业的接班人必须是对企业有承担、有冒险精神的人。否则,继承人缺乏创业思维,就只能当企业的看守者。商业世界千变万化,环境在三五年内已可翻天覆地,若接班人只是守业者,当创一代的规划走完,企业中落将难以避免。

陈裕光︰正如清末名臣李鸿章所言︰“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创一代不应强迫二代必须继承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独特长处,适合做不同的事。在传承上亦同理,二代不一定要当继承人,亦可担当其他角色,发挥个人优势,让他们建立自我。

传承是个艺术工程

陈裕光︰传承不是简单的事,而是项重大工程,更是艺术。事实上,经营家族企业已近乎艺术创作,在追求企业成长时,亦要兼顾家族和谐,更要确保家族成员得以一展抱负,这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体现。

李志诚︰所以当企业进入传承阶段,将会变得更为复杂。因传承是人与系统的结合,当中牵涉的层面更是超越理性。

陈裕光︰家族企业可以用传承五部曲解决传承工程的复杂性,先从家族评估开始,继而开展家族议会、订立家族宪法、设立家族信托,最后制订后代培育计划。

李志诚︰培育后代是传承十分关键的一步,因为在不同人生阶段,每个人都有着应担当的独有角色。正如运动员终有退休之时,企业家也不可能永担当企业领导人。运动员退休可以成为教练,企业家同样能上升至另一层次,培育后

陈裕光︰但这种进化、传承不能一蹴而就,传承是两代人的努力,有可能要花上6至10年才能完成。所谓“十年磨一剑,只为那一刻”,要成功传承,就必须做好各种准备。

李志诚︰庞大的传承工程对企业家来说,是除经营之外的自我修炼。带领企业拼搏时,企业家自是以能力领导企业,退下前线后,企业家应变成人格领导,以自身经验与魅力带领、协助更多人发挥能力。这种心理转化并不容易,但后浪推前浪才是生命应有的循环。

陈裕光︰中国人十分注重传统理念,每一代人都应铭记。但单靠传统思想也未必能永续传承,若能辅以西式的机制与系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才能以中国思想为基础,协助企业解决传承的难题。

继承者的角色

李志诚︰在创一代的努力下,家族不再为生活担忧,但财富实是一柄双刃剑,如何有智慧地运用才是重点。财富的价值不应在于享乐,应是协助家族成员活出最好的自己。

陈裕光︰所以我常说,每人都有自己的路,不是所有成员都是继承企业的适人选,因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当一名家族成员不胜任企业领航者,家族也应协助他寻找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李志诚︰其实每个岗位也有不同的贡献,比方说,医生可为前线医护人员,可投身科研领域,但不能因为领域不同,去评判谁行业贡献更大。

陈裕光︰企业继承者也同样有同角色,如家族领袖、培育者、企业领袖等。一个家族成员可能担当全部角色,但不需要一定如此,其他家族成员可分别担纲不同职责,一同为企业出力。即使各方贡献不同,只要能保持背后的DNA及理念,就是成功的传承。另一方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要对传承有利,西方机制亦可作参考。香港经营过百年的利丰集团及李锦记集团,正是中西合的表率者,他们作为华人企业同时运用西方理论,协助企业的管治及传承。香港是国际城市,有能力在秉承优秀的华人传统时糅合西方制度,为华人家族企业传承作出贡献。

文/林志成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