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的不为清单

编辑:日期:2016-05-24

从《没完没了》、《功夫》、《手机》、《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西游降魔篇》⋯⋯ 到最近引发全民热议的《老炮儿》,这一系列国产大片的片头都有一个相同的出品人:华谊兄弟。

作为华谊兄弟的创始人,王中军当过兵、学过画、打过工、留过洋,而现在的“符号”是一家资本市值最高点达1700亿元的电影公司老板,但他更爱说自己是一名画家。就是这样一个经历如此丰富的人一手打造了华谊兄弟这样一家覆盖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三大业务板块的综合性娱乐集团。

不收购大公司,靠的是重组能力

20154月,华谊兄弟与刚成立1年的美国独立制作公司STX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除了享有部分合作影片在大中华区的发行权外,华谊兄弟还享有所有合作影片的全球收益分账。至此,华谊的国际化才有了实质性进展。

“这家公司用五六百万美元拍出影片《礼物》,这是第一部由我们出品,在美国上映的英文影片,在美国打分九点几分,光美国本土就卖了4000多万美元。”王中军将此作为华谊在国际化上打响的第一炮。

回顾华谊的国际化历程,王中军坦言,这其中也有曲折,并非一蹴而就。华谊曾经和传奇影业有过合作意向,但最后传奇影业被万达重组;虽然发布公告确认投资美国Studio8公司,后来却被复星插足。

如今与STX合作,王中军表示,华谊的国际化战略是在不收购大公司的前提下,走人才重组的道路,即利用中国市场的资本能力,在好莱坞找到好的导演和制片人。而人才重组的道路也是华谊当年做中国电影市场的道路。华谊成立至今22年,一直以人才为中心,以片约的方式,先后签约了冯小刚、顾长卫、徐克、成龙等众多一线导演。

王中军说:“我希望这种模式能完全复制到美国,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掌门人的语言、文化能力能否在好莱坞立足。企业想要国际化成功,首先要让老板国际化。”近几年,王中军每年都会在好莱坞待好几个月,在无数个下午与很多导演、制片人,就像交朋友一样,喝咖啡、聊天。在王中军看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华谊目前已经具备了用品牌价值、资本,以及专业的电影制作能力,来组织一家非常好的在美国本土发展起来的、带有中国符号的电影公司。“华谊的国际化肯定有办法做成,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含糊,看准了就投入

依靠广告起家的王中军走上电影之路纯属偶然。1997年,王中军的广告公司销售额已经达到6亿。作为广告公司,必须从电视台购买一定的时段作为广告的播出平台,而单纯购买时段竞争很激烈,成本和难度也较大,于是他选择了一条大多数广告公司会走的路—通过投拍影视剧卖给电视台以换取贴片广告。以此为目的,华谊投拍了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净赚400多万,收益率达到90%以上。同年,尝到甜头的华谊投资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正式涉足影视圈。

迄今为止,华谊已经投拍了一百多部电影,几乎没有赔过钱。王中军曾很有信心地说道:“我的电影90%都赚钱。”这里面的秘诀在王中军看来,更重要的是他对剧本的准确判断,以及对人才的绝对信任。

众所周知,2003年的贺岁大片《手机》以5200万元的票房成为当时内地票房总冠军,给华谊带来了263%的回报率。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手机》的拍板竟是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决定的。2003年,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在中国得到大范围推广,当时导演冯小刚对王中军说:“我想拍《手机》,就是讲讲手机和人的关系。”王中军便认为这戏可以拍,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事实证明王中军审时度势的能力确实很强,而在这之前他否定了冯小刚的两个剧本。

在人才方面,从小生长在军人家庭,又当过5年侦察兵的王中军,性格里有军人的豪爽和直率,对自己看准的人都给予绝对的信任,这几乎都是单凭直觉判断。一部《可可西里》让王中军名利双收,也让国人认识了优秀的青年导演陆川,这也是他执导的第一部作品。出于对陆川的欣赏,王中军给予他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发挥空间,陆川甚至没有用华谊旗下的一个演员。

“我把工作交给一个人,就愿意相信他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发生问题,我就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我就不会再管了。没有乱管事的人,管事的人才能发挥作用。”这是王中军所秉持的信念。

不喜欢开会,更不喜欢开长会

今天的王中军已然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一个创造了中国电影史的传奇人物。不论是从零开始的资本积累阶段,还是现在的身家数亿;不论是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还是成功地成为产业大亨,主导整个华谊兄弟集团的方向,始终不变的是王中军的心态。

王中军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从来不斤斤计较,搞得自己心情很不愉快。他常说:“我人生的追求就是希望快乐一点。”

1994年,留学归国的王中军怀揣着在美国打工攒下的10万美元,在北京开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美国企业的统一标识给学习传媒专业的王中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麦当劳,虽然只是简单的红黄组合,但无论走到哪里看到这个组合,都让人想起麦当劳。当时的中国企业没有一家有这种标识意识。很快,王中军顺利地拿到了中国银行在全国推行标准化形象的工程,这也让王中军成功地赚得了第一桶金。

但在与中国银行合作的后期,外界开始议论:为什么中国银行会把这么大的工程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广告公司?社会舆论开始压向中国银行。作为商人的王中军,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猜疑,中国银行由于合约也无法终止合作,但出乎意料的是,王中军主动选择了放弃合约。

对此,王中军说道:“我希望即使是做生意,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地合作,不愿意看到我的合作者为难。”

虽然华谊今天已从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发展成为娱乐业的航空母舰,但王中军一直保留着每天11点起床、只工作半天的习惯。如果要用几个步骤来形容王中军寻常的一天,那么就是:早上11点起床,在家或公司吃饭,听秘书汇报当天的工作安排,谁要见他,他要见谁,只有特别重要的事,秘书才会提前一天通知他;晚上一般约上几个朋友吃饭、打牌。至于周末,一般不进城,会与家人呆在郊区的别墅里享受周末时光。

在工作中,王中军不喜欢开会,更不喜欢把会开得很长。他认为一个有效率的管理者若是开会,一个小时就应该非常足够了。

“非要让自己忙起来很容易,但我认为不管企业做多大,首先自己要高兴,没必要把自己搞得太辛苦,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工作狂。如果天天累得够呛,起早摸黑的,企业做得再大也没意思。”王中军说。

不亲力亲为,靠团队

当老板的让员工羡慕很正常,而王中军当老板当得让老板也羡慕。由于“清闲”的工作状态,王中军曾被人称为“甩手掌柜”。对此,他说道:“如果我一天8小时连轴转,那么这个企业就有问题了,因为没有人来思考它的未来了。”

王中军认为企业的发展更多应该依靠团队协作,作为掌门人不一定对公司的大小事务皆亲力亲为。但在工作之外,他很喜欢参加一些论坛,特别是企业家之间的论坛。这是因为,在论坛上大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王中军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和有益于公司发展的经验与建议。

近年来,华谊转型增加了游戏、VR板块,先后投资了掌趣科技、银汉科技等游戏公司,以及当下火热的VR公司暴风魔镜、圣威特。投资这些和电影看似无关的新兴产业,华谊实则在布局自己的娱乐地产,旨在未来与电影打通,打造一个像迪士尼一样的实景娱乐主题公园。

迄今为止,王中军很少上网,一个游戏也不会玩,但2015年,中国的游戏十强中,华谊有四个。华谊的互联网业务在娱乐公司里面为何走得这么快?王中军认为,投资游戏产业并不是一定要成为一个骨灰级玩家才可以,如今互联网这么热闹,就应该逼着自己思考如何让企业往这方面发展。而思考和制定这些方向性的决策问题,是作为企业掌门人天天该干的,至于由此延展而出的详细规划则应由企业中相互协作的专业团队完善而成。

王中军的不为清单

·不收购大公司,靠的是重组能力

·不含糊,看准了就投入

·不喜欢开会,更不喜欢开长会

·不亲力亲为,靠团队

文/曾强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