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徽文化

编辑:日期:2016-06-16

家徽的演变与发展贯穿于日本民族的商业、政治、文化和社会之中,日本家徽的历史诉说着日本个人、家族、企业和政府之间源远流长的故事,家徽成为了日本民族连接古代与现今、艺术与商业、传统和创新的桥梁。

家徽,也叫家纹,全称为家族纹章,常见于西欧和日本。日本自古用徽章,家徽成为了家族、家世的记号。家纹(かもん)一词源自古时的日本,日本辞书《広辞苑》中的解释,意为用来表示家族地位和血统而使用的纹章。那么,日本家徽究竟是什么?它源起何处,又有何作用,并且在漫长的日本历史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呢?

身份地位的标识

有学者认为,在日本的绳文和弥生时代,祭祀用具上的“波型”“绳型”“爪型”等纹样即与现在的家纹有类似之处。因此,家徽的雏形应该始于绳文弥生时代。关于日本家纹的正式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家纹起源于11世纪前半叶的平安时代,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这种说法把家徽的起源归为宫廷贵族。当时的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及家世,从流行的图案如花、鸟、鱼、虫中挑选自己喜爱的图案,装饰在自家的车、家具、服装上。例如,大臣们在参加重要场合时,为了能够在黑色牛车(当时的“私家车”)上方便辨识,便在车上画一个记号,称其为“见印”。这种记号不仅显示了浓重的个人色彩,也体现了当时尊重门阀和地位的潮流。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注重贵族门第之风使得有些贵族会专门创制出特定徽文来纪念并彰显家族地位,世代子孙也沿袭这种做法,使该徽文成了家族的固定图案并逐渐演化为该家族的特有标志。例如,菅原道真生前最爱梅花,子孙为了纪念他而使用梅花徽文,久而久之,梅花纹成了菅原氏的家纹。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日本家徽的形成源于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为了便于在战争中区分敌我,避免误伤同伴,作战双方均采用易于分辨的装饰,体现于军旗和士兵的盔甲上,进而演变为最早的武士家徽。最典型的当属源平合战,当时在野的源氏使用白旗,在朝的平氏使用赤旗,源赖朝将白旗确定为本族嫡派的专用旗帜。传说源赖朝远征奥州藤原氏的时候,同族但非嫡派的佐竹四郎隆义赶来会合时使用了白色御旗,引起了源赖朝的大怒。鉴于佐竹四郎隆义的功劳,源赖朝才没有治罪,把上绘一轮明月的军扇赐给他,让他绘上新军旗。随着战争的持续,家纹增加了新的功能—记录功绩。于是,各种军旗和战马上都有容易识别和记忆的记号。还有人认为,武士家徽正式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醍醐天皇将“桐纹”徽章赐给足利尊将军,足利尊将军又将“桐纹”以奖章的形式授予武士。自此,家徽在武士之间迅速普及,并将其作为家徽进行流传。

纹和商业应用

尽管起源学说各有不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家纹不再局限于宫廷贵族和武士家族,其流行范围越来越广。从艺术设计视角,家纹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在室町时代及安土桃山时代后期,约15世纪左右,各种图案的家纹纷纷出现。到了镰仓时代末期,各地豪族几乎都有了自己的家纹。在江户时代之前,家纹一直是贵族与武士的专利。进入江户时代后,德川家康建立了幕府,国家统一了,战争结束了,家纹作为区分敌我的功能逐渐弱化,演变成为武士身份的一种象征。各地的领主每年为了在觐见将军的路上及入城时相互识别,在自己和侍从的行李和武器上都画上了家徽。

到了江户中期,家纹的使用已经扩展到了商业和农业人群等庶民阶层(幕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设立了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农民和商店都有了自己的纹章,家纹开始被赋予了商标的用途。这一时期,家纹的装饰功能得到了强化,图文设计也不断演进,从稀奇古怪的图形变成了左右对称的图案,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图案来了解家纹的含义。日本的封建统治结束后,明治政府于1875 年颁布了《平民苗字( 注: 姓氏) 必称义务令》,规定全体国民均有义务拥有并使用姓氏。于是,日本全民开始大量创造姓氏和家徽。这样一来,家纹作为识别身份等级、彰显地位的标志作用进一步淡化,渐渐成为了全体社会成员都有权创立和使用的个人标识。可以说,拥有家纹在当时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体现了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并存。大到达官显贵,小到黎民百姓都可以自由地设计家纹。

明治时代末期,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家纹文化开始衰落。近现代以来,家纹经历了多次兴衰起伏。在近代,资本主义商业化的浪潮带动了家纹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二战结束后,家纹由于被视为封建残留再次受到打击,走向没落。进入21世纪后,日本人以追根溯源、重拾民族特色为己任,原本被现代社会视为封建糟粕的家纹得到重新审视和发掘,再次回归到大众视野之中。

笔者将日本家徽的价值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用于姓氏。在古时的日本,一些平民并没有固定的姓氏,只能靠家徽进行区分。第二,用于战场识别。为了区分敌我,避免误伤友军,军人使用独有符号和图案代表自我。第三,用于表彰功绩。天皇和将军将徽标赐给有功武士,彰显荣耀。第四,用于表明身份。达官显贵用家徽显示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特权。第五,用于商业价值。商人使用家徽作为商号标识,显示企业的信誉保障。此外,家纹还具有表现祥瑞、信仰和尚武的功能。

正如日本家纹研究院所言,“家徽是记录一代又一代人喜悦、悲伤、痛苦等所有经历的结晶体”。

TIPS

从三菱徽标谈家徽的价值

作为日本三菱集团的标识,几乎无人不晓。目前,全世界约有5500件商品印有这个商标,400多家公司冠有三菱的名号,涉及行业涵盖了汽车、电子产品、金融、房地产管理等多个领域。其实,三菱集团徽标源于日本岩崎家族的家徽,关于这个标的故事要从140年前开始说起。

1834年,岩崎弥太郎出生在日本土佐藩(今高知县)的一个“地下浪人”家庭,处于社会的底层。他虽然出身低微,但积极参加藩内的政治活动,在30岁的时候终于获得了藩士的身份(下级官员)。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政府要求各藩政府不得再经营企业,现存企业必须全部民营化。1870年,“亦官亦商”的岩崎弥太郎以经营监督的身份在大阪运营拥有三艘汽船的“九十九商会”。“九十九商会”的主要业务是海运,船旗上绣的是土佐藩领主家族山内家的家徽—三柏。1871年,日本废藩置县,岩崎弥太郎尽管失去了藩士身份,但通过说服当时的实权人物后藤象二郎,在其支持下继续经营“九十九商会”。同年7月,岩崎弥太郎花了4万两银子买下了分别名为夕颜和鹤的两艘船,并开始使用由三内家三柏菱标志和岩崎家族的三段菱家徽组合而成的新标识—三菱。

在那个尚未完全开放的年代,岩崎的这一举动造成了很大反响。1873年,岩崎又以“三菱”重新命名商会。随着“三菱商会”、“三菱汽船公司”、“邮政汽船三菱公司”等公司相继诞生,属于“三菱”的时代正式开启。

作为参与二战的财阀,1945年日本战败后,联合国总司令部(GHQ)对三菱集团实施了财阀解体方针,三菱商号及商标使用也受到了严格管制。直到1952年,随着日本通过旧金山合约重回国际社会,三菱的商号及标才开始被允许使用。为维持三菱在社会上的信用度和提升美誉度,三菱分公司的社长们发起了“三菱星期五”活动,三菱事业得到了再生和重振。事实上,岩崎家族有近600人的后代,他们自称不具备管理公司的能力,都不再担任社长职位。

虽然三菱集团历经商场兴衰和战争洗礼,更迭变迁,备受争议,但是其标识传承至今没有变化。尽管岩崎家族不再参与三菱事业,由于其家徽作为集团标识和世界级商标,岩崎家依然无人不知。三菱集团还特意设置了三菱社名商标委员会来监督三菱商标的登录和使用设立了三菱商标事前协商会专司商标管理。这些安排足以证明标识的巨大价值。

家徽往往会吸引人们去深入了解其家族的故事。当年,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将强烈的国家信念和家族经营理念投入到三菱集团的发展和传承中,也因此创造融合了家徽元素的三菱标志。

本文由家族财富传承中心家文化研究项目组出品,王钊、杜敏、潘如盎为项目组成员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