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到贵有多远?

编辑:日期:2016-07-08

什么是贵族精神?这是个很难概括的概念。对于中国的富人群体而言,能否完成“富而后贵”的过程?这无论对于新富人群本身的家族传承,还是对于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新富人群的精神困境

有报道称,当中国许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时,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也是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这些貌似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在贵族传统没有中断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在英国,贵族精神是在人的底层需求满足后而生出的,自尊、自律和自知的结合体。显然,这个人群的需求已经从“求存”上升到了“求胜”。但一些中国新富人群状态尚停留在“求存”问题刚解决之后的阶段。

516日,胡润出席一个活动时预测:2020年左右,中国首富将成为世界首富。根据胡润研究院刚发布的《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国身价10亿美元以上企业家的数量第一次超过美国。胡润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最近10来年,中国创造的个人财富是中国5000年历史上最快一次,也有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快一次。2020年前后,中国首富应该就是世界首富,届时,中国的企业家能体现出怎样的精神气质,将会被全球瞩目。

对于中国的富人群体而言,能否完成“富而后贵”的过程?这无论对于新富人群本身的家族传承,还是对于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今国内默认的贵族“标配”是:拥有高档住宅、豪车、美女,消费欧洲奢侈品、子女进入“贵族学校”或出国留学等等。

有人归纳目前中国新富人群的一些典型问题。首先是消费和财富观念的浅薄:西方富人留下的印迹多是建筑和雕塑,是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名校,是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而中国的富人目前留下的印迹大多是“二奶村”、豪华墓地和为子孙留下的银行存款。其次是回报社会的意识淡薄,有统计称,中国每年所获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中国的平民百姓。也就是中国富人在回报社会方面,还远没有成为社会表率。有人说,中国目前只有财富阶层,尚无上流社会。

贵族精神的真正对立面是奴才精神

什么是贵族精神?周作人认为贵族精神体现了一种“求胜意志”,具有出世的倾向,要求无限的超越,其实就是一种自由的超越精神。西方启蒙运动奠基人之一孟德斯鸠,干脆认为“专制主义的精神是恐惧,君主制(贵族政体)的精神是荣誉”。也就是说,贵族精神形成于摆脱奴才的恐惧,开始追求荣誉和超越之后。贵族精神存在于超越性和高贵性之中。而即使在平民社会里,“没有贵族时代的贵族精神,就是现代的公民精神”(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托克维尔语)公民精神与贵族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

以此为准绳反观中国目前的新富人群,会发现这个阶层富起来后,首先想到的是向权力寻求庇护。这与中国自古以来最强大的社会力量是权力阶层有关,官本位的传统下自然会出现这样一个趋势。但中国新富人群,如果没有对这种“奴才精神”的清醒认识和内在批判,尽管向往贵族精神,但实则正走向它的反面。

关于贵族精神,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关注,就是平民社会里真的需要贵族精神吗?

其实这个问题,托克维尔很早就有过专门的研究,他思考的重心是:在一个没有贵族的平民时代,如何重建“贵族的精神”?而其结论则是在平民时代,贵族传统已经不再是对少数精英的要求,而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

一个没有贵族时代的贵族精神,就是现代的公民精神。中国的现代文化建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钱智修在《功利主义与学术》里指出,文化中的哲学、宗教、审美等形而上的层面被忽略了这些“无用”中有大用的文化传统,正是凝结在以前的贵族精神里。

例如,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追求,能说这种对“不朽”和超越的追求在平民社会不需要吗?相反,需要的人更多,涉及的层面更广,只是实现形式与古代贵族出现差异而已。

文/司空逸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