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年前“家族企业”这个话题还轻易没有人愿意去探讨,就如同“富二代”天然是一个“贬义词”一样。但是随着各行各业全球化视野的拓展,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媒体调研的切入,家族企业和与之相关的传承话题不仅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更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传承,从词义的传导上有着传统、悠久、厚重的意味,理应是一个缓慢而延续的过程,而中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却使这一话题在短短几年内甚至出现了“从无到有”的错觉。为什么高等学府会开设越来越多有关“代际、家族、财富”等一系列围绕“传承”的课程?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创一代”“富二代”对于这种课程抱有日益增长的热情?而在学术角度以外,在参与辅助“传承”重要环节的工具层面上,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如何看待“传承”这一话题?
本期专栏我们分别对话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战略合作与发展办公室主任高皓博士,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助理兼任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陈忠德,从学术研究和实际客户对接的经验两方面,拼凑出一幅现阶段本土“高净值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图谱”,共同探讨—财富传承的需求、供给、决策和趋势。
全球范围内(超)高净值人群的传承需求是什么?
高皓:哈佛商学院John Davis教授有一项研究,对《福布斯》杂志自1982年起每年评选400名上榜富豪进行研究,最终他发现持续30年来一直留在这一榜单上的财富家族只有103个,75%的家族是匆匆过客。
同时,与一般人认知有所偏差的是,与个人理财不同,对于财富家族或是说(超)高净值人群,财富并不是简单的增值、保值,或说这并非首位,他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规避财富流失的风险,如何实现财富的一代代传承。
高净值人群(家族)在财富传承过程中应考虑哪些问题?
高皓:对任何一个财富家族或是(超)高净值人群来说,如果想做到长久的财富传承,所需考虑的就不应仅限于有形的金融资本,财富的变化也与其他和家族相关的资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些与金融资本并列的,还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家族资本、智慧资本和产业资本。
家族传承既需要有治理结构和流程规则,也需要有软性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家族应当主动管理,有所作为。我们总结了家族传承的“铁三角”架构:第一是硬件,例如股权设计、家族宪法、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金融工具的运用等等。第二是软件,因为家族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硬性架构和流程无法覆盖之处,需要家族的价值观、理念、文化来支撑,入心、入脑,才能让家族传承久远。第三是人,即使有再好的硬件和软件,如果家族下一代的能力和素质不行,最终也会失败。铁三角缺一不可,对于想要成功传承百年的家族,这种系统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传承需求因何迫切爆发?
高皓:中国现在进入全面传承阶段。我们研究从2010年到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亲属关系的构成可以发现,第一大亲属关系是一代夫妻共同创业,第二大亲属关系是兄弟姐妹共同创业,第三大亲属关系是两代人创业。但是从2013年开始,两代人创业首次超过兄弟姐妹的比例,这就意味着中国家族企业开始第一次大规模地交班换代。这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见,我们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失败的教训,所以对于传承讨论的迫切性增加。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判断,在未来的10年~20年里,50%以上的家族最终都会选择把自己所创办企业的控股股权卖掉,这种情况也多源自越来越多的家族二代不愿继承实业,更希望进入金融投资。但是,在金融市场上通过投资持续地保有既有财富并创造新的财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金融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金融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家族是否能够持续培养出驾驭复杂金融投资的后代?这是一个家族和考虑财富传承的高净值人士不得不考虑的制约因素。
那么当原来的不动产变成了财富,而家族又没有合适的金融投资“接班人”,该怎么做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
高皓:中国高净值人群所面临的挑战可能较之西方家族更大,首先家族规模比欧美更小,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国家族企业对接班人的选择格外艰难。过去30年,我们中国家族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见证了无数财富创造的神话;但在未来的30年,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将可能不得不面对一次非常惨烈的财富流失。
这也就使得财富家族和高净值人群,在财富传承和持续性的财富管理中需要对接更多的财富工具,包括家族信托、遗嘱、保险和与之对应的信托服务,去把控家族财富的走向,避免不必要的财富流失。
现阶段本土财富管理、传承市场的现状是何种表现?
高皓:对于家族或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和传承服务从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欧洲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在美国也存在了至少一百年,大部分金融机构目前服务的家族至少是三代以上,甚至一部分家族已传承超过五代。其财富管理的顶层结构、规则方向,家族传承的内部机制都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而有别于西方高净值人群对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和传承过程中的认识,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虽然在近10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增长,信托行业、保险行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取得了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私人银行更是从无到有,但对于财富管理工具层面的认识,中国高净值人群仍处于初级阶段,需求日益迫切,行业增长空间充分。
现阶段中国财富人群在传承和管理财富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际需求?
陈忠德:在中国家族(或个人)财富传承的过程中,高净值人群对于财富本身的看待已经越来越向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规律靠拢。据贝恩公司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居首位的是财富保障,第二位即为财富传承,远高于品质生活、个人事业发展和创造更多财富。同时,数据显示若将人群限定至超高净值人群,则财富传承的需求高居首位,且明显比高净值人群来得更为迫切。
在财富传承过程中有哪些工具是可以选择的?
陈忠德:需求端(财富传承趋势)的全球一体化,促成了供给端即家族财富管理(传承)工具的广泛认知和大范围运用。这些工具明显具备突出的业务性特点,如何选择,更多的要考虑财富人群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所处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比如遗嘱,作为最传统的一种传承工具,显然具备最广泛的运用空间,并且长时间内将会维系这一地位,但不可否认的,遗嘱在众多工具中也相对不够稳定,从效力上有部分问题容易受到法律的挑战。保险在高杠杆作用下往往能够产生更多的财富收益,在众多财富传承工具中属于平稳增长的一类,这也与全球范围内的数据相吻合。信托对于中国来说尚属于新生事物,近年来增长较为迅猛,但面临的问题是所涵盖受托财富类别的限制。
根据现阶段本土化特色,你对财富传承的工具选择有哪些建议?
陈忠德:中国现阶段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传承观念尚在塑造阶段,同时在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影响下,所需管理和传承的财富仍以现金为主体,并且仍旧对财富保障和增值效益存在极大的需求,这无疑对现有财富工具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保险金信托在这方面更满足当下本土化的财富管理和传承需求,即通过保险的杠杆使财富有保障地获取增值利益,同时依靠后期额外的信托服务,对保险所产生的巨额保险金进一步作合理的传承安排和风险把控。